齿龈宣露
论曰,牙齿虽为骨之所终,髓之所养,得龈肉而固济,可以坚牢,今气血不足,揩理无方,风邪袭虚,客于齿间,则令肌寒血弱,龈肉缩落,渐至宣露,永不附着齿根也。
治牙齿宣露,龈肉腐烂。升麻散方
升麻(一两半) 防风(去叉三分) 本(去苗土半两) 白芷(半两) 细辛(去苗叶一分)地骨皮(一分) 木香 甘松(去土) 丁香(各一分) 露蜂房(微炙三分) 沉香(一分) 柳枝心
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散,以一钱匕,贴患处齿龈上,咽津,以瘥为度。
治齿龈宣露,口臭血出。茜根散方
茜根 升麻 甘松(去土) 牛膝(锉) 细辛(去苗叶) 羌活(去芦头) 硫黄(研)槐白皮皂荚 盐花(研) 地骨皮 芎 (各一分)
上一十二味,细锉同入瓶子内烧,勿令烟尽,取出去火毒后,捣研为散,揩齿甚妙。
治牙齿宣露,口臭血出,不能饮食。鸡舌香散方
鸡舌香 当归(切焙) 青葙子 干姜(炮裂) 菖蒲 莎草根(去毛) 木香 青黛(研)胡桐泪(研各一两) 棘刺(烧灰研半两)
上一十味,捣研为散,每用绵裹半钱匕,含化咽津,更于患处可齿龈贴之,亦得。
治口齿宣露, 蚀肿痒。地黄散方
生干地黄(二两) 地骨皮(一两) 升麻(三分) 牛膝(酒浸切焙一两半) 羌活(去芦头)芎 本(去土) 细辛(去苗叶各一两) 胡桐泪(半两研)
上九味,捣罗为散,先用温盐汤,净漱口,次以药揩之,揩了更不漱,早起临卧用之。
治牙齿宣露疼痛。并齿浮动。红绵散方
柳絮(一两) 麋角(镑煮过焙半两) 海蛤(红者半两) 丹砂(研半两) 紫石英(研半两)龙脑(一两) 白石英(半两) 凝水石(研一两)
上八味,捣研为散,每服半钱匕,揩牙良久漱口,不计时候用。
治牙齿浮肿宣露,鲜血不止。芎 散方
芎 胡桐泪 石律 防风(去叉) 白芷 莽草(各一两)
上六味,捣罗为散,每用半钱匕,揩牙盐汤漱之。
治风牙肿疼宣露。细辛汤方
细辛(去苗叶三分) 升麻 芎 荆芥穗 木通(锉各半两) 莽草(半两) 莎草根(去毛一两)
上七味,捣为粗末,每用五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热漱冷吐之,日三两次。
治牙齿宣露。白杨皮汤方
白杨皮(一握) 地骨皮(一两) 防风(去叉半两) 蔓荆实(一两) 细辛(去苗叶一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生用三十枚) 生干地黄(焙二两)
上七味,锉如麻豆,每用五钱匕,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留八合,入酒一盏,更煎三五沸,热漱冷吐,即瘥。
治牙龈宣露。牢牙散方
栝蒌根(二两用沙锅子内甘草水煮软取出令干为末) 白芷(半两) 鸡舌香(七枚) 白檀香(一两) 麝香(研一分)
上五味,捣罗为散,每用半钱匕,揩牙久使牢牙,误咽无妨。
治齿龈宣露,及骨槽风,小儿急疳,龈肉肿烂。黄矾散方
黄矾(坩埚烧通赤研入一两) 生干地黄(焙) 胡桐泪 升麻(各半两) 干虾蟆头(二枚炙焦)
上五味,捣研为散,每用半钱匕,干贴,良久吐津,甘草水漱口,一两服立效。
治牙龈宣露,疳 虫蚀。芎 散方
芎 木香 乳香
(研) 丁香(各一分) 烧盐(研半两)上五味,捣研为散,每用少许,患处敷贴,日三五上,即瘥。
治牙龈宣露,痒疼血出。地黄散方
生干地黄(二两) 细辛(去苗叶) 白芷 皂荚(不蛀者去皮子各一两)
上四味,同入藏瓶内,以纸泥固济,曝干,用炭火烧令烟尽,取出放冷,研令极细,次入白僵蚕末一分,甘草末二钱,再研令匀,早晨或临卧,以少许揩牙龈,良久以温水漱口。
治牙齿浮动,宣露疼痛。细辛散方
细辛(去苗叶) 荆芥(去梗) 莽草 升麻(各一两) 胡桐泪(半两)
上五味,同为粗末,每用五钱匕,水二盏,入槐枝十数茎,盐二钱匕,同煎令浓,热漱冷吐。
治牙齿宣露肿痒。松节汤方
松节(锉一两) 细辛(去苗叶半两) 胡桐泪(研半两) 蜀椒(去目闭口者一分)
上四味,锉如麻豆,每用五钱匕,以水二盏,煎十余沸,热漱冷吐,以瘥为度。
治牙齿宣露。海蛤散方
海蛤(一枚烧灰) 硫黄(研半两) 干漆(炒令烟尽研细半两)
上三味,更入麝香少许,细研为散,先用净帛拭患处,以药敷之,有涎吐却即愈。
治风冷乘于齿间,发歇疼痛,口气宣露。鸡舌香散方
鸡舌香 射干(各一两) 麝香(细研一分)
上二味,捣罗为散,入麝香再拌和令匀,每用少许揩齿良久,以温汤漱口。
治齿龈宣露。青黛散方
青黛(研) 桦皮(烧灰) 虾蟆(取五月五日者烧灰各一两研)
上三味,于乳钵中,研令细,每用少许,敷齿宣露处,立验,有津吐之。
治风毒壅滞,齿龈虚肿,出血宣露疼痛。白僵蚕散方
白僵蚕(八两温水洗过入盐末八两逐旋入银石器内趁润炒令黄去盐不用捣为细末) 麝香(细研半两)
上二味,同研令匀,每用少许揩齿,良久以荆芥汤稍热漱口,冷吐去。
治齿龈宣露风痒。牛膝散方
牛膝(烧灰半两) 细辛(生用为末一分)
上二味,捣罗为散,更于乳钵中细研,敷于宣露处,日三五上,即验。
治齿疳蚀齿,及唇鼻风疼,齿龈宣露。牢齿膏方
猪脂(五两) 羊脂(二两) 野 脂(一两) 黄蜡(三分半) 盐(炒半两) 雄黄(研一两)莨菪子(炒细辛(去苗叶一分)香(半两)乳香(研半两) 麝香(研一分)升麻(三分) 莎草根(半两) 甘草(炙入研药重研细如面,然后取三般脂,煎熔入腊日合妙,当于静处,勿令鸡犬妇人见治风齿血弱,龈肉缩,渐至宣露。地黄散方
生干地黄 莽草 干漆 猪牙皂荚 生姜(切作片焙干) 菟丝子皂麻子(胡麻亦可)
上七味,各四两入瓶内,以黄泥固济,火 一日后,入地一尺二寸深窖,却三复时,取出合子盛,露三夜,不得见日气,捣罗为散,如齿药用之。
治齿龋宣露。去风散方
升麻(一两半) 白芷 本(去苗土) 沉香(锉) 细辛(去苗叶) 丁香(各一两) 凝水石(研二两)
上七味,捣罗为细散,再研匀,揩齿。
治牙齿风龋,龈肿宣露,脓出气臭。 本散方
本(去苗叶) 升麻 皂荚(不 者烧灰存性各半两) 石膏(一两半)
上四味,捣罗为散,临卧时,以手揩蘸,揩搽齿上,微漱存药气。
治牙齿龈宣露,有脓血出,乃小儿虫疳蚀龈,方
葶苈 胡桐泪(各半两)
上二味,捣罗为散,于患处掺之,即瘥。
-
《政和圣济总录》序
-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序
- 卷第一·运气
- 卷第二·运气
- 卷第三·叙例
- 卷第四·治法
- 卷第五·诸风门
- 卷第六·诸风门
- 卷第七·诸风门
- 卷第八·诸风门
- 卷第九·诸风门
- 卷第十·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一·诸风门
- 卷第一十二·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三·诸风门
- 卷第一十四·诸风门
- 卷第一十五·诸风门
- 卷第一十六·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七·诸风门
- 卷第一十八·诸风门
- 卷第一十九·诸痹门
- 卷第二十·诸痹门
- 卷第二十一·伤寒门
- 卷第二十二·伤寒门
- 卷第二十三·伤寒门
- 卷第二十四·伤寒门
- 卷第二十五·伤寒门
- 卷第二十六·伤寒门
- 卷第二十七·伤寒门
- 卷第二十八·伤寒门
- 卷第二十九·伤寒门
- 卷第三十·伤寒门
- 卷第三十一·伤寒门
- 卷第三十二·伤寒门
- 卷第三十三·伤寒门
- 卷第三十四·中门
- 卷第三十四·疟病门
- 卷第三十五·疟病门
- 卷第三十六·疟病门
-
卷第三十七·疟病门
-
├─
疟病发热身黄小便不利
-
├─
疟痢
-
├─
瘴气
-
├─
瘴疟
-
├─
寒热往来
-
├─
疟病发热身黄小便不利
- 卷第三十八·霍乱门
- 卷第三十九·霍乱门
- 卷第四十·霍乱门
- 卷第四十一·肝脏门
- 卷第四十二·肝脏门
- 卷第四十二·胆门
- 卷第四十三·心脏门
- 卷第四十三·小肠门
- 卷第四十四·脾脏门
- 卷第四十五·脾脏门
- 卷第四十六·脾脏门
- 卷第四十七·胃门
- 卷第四十八·肺脏门
- 卷第四十九·肺脏门
- 卷第五十·肺脏门
- 卷第五十·大肠门
- 卷第五十一·肾脏门
-
卷第五十二·肾脏门
-
├─
肾脏风毒流注腰脚
-
├─
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
-
├─
肾藏虚冷气攻腹胁疼痛胀满
-
├─
肾脏虚损阳气痿弱
-
├─
肾脏虚损骨痿羸瘦
-
├─
肾脏风毒流注腰脚
- 卷第五十三·肾脏门
- 卷第五十三·膀胱门
- 卷第五十四·三焦门
- 卷第五十五·心痛门
- 卷第五十六·心痛门
- 卷第五十七·心腹门
- 卷第五十八·消渴门
- 卷第五十九·消渴门
- 卷第六十·黄胆门
- 卷第六十一·黄胆门
- 卷第六十一·胸痹门
- 卷第六十二·膈气门
- 卷第六十三·呕吐门
- 卷第六十三·痰饮门
- 卷第六十四·痰饮门
- 卷第六十五·咳嗽门
- 卷第六十六·咳嗽门
- 卷第六十七·诸气门
- 卷第六十八·吐血门
-
卷第六十九·吐血门
-
├─
呕血
-
├─
唾血
-
├─
吐血后虚热胸中痞口燥
-
├─
舌上出血
-
├─
汗血
-
├─
呕血
- 卷第七十·鼻衄门
- 卷第七十一·积聚门
- 卷第七十二·积聚门
- 卷第七十三·积聚门
- 卷第七十四·泄痢门
- 卷第七十五·泄痢门
- 卷第七十六·泄痢门
- 卷第七十七·泄痢门
- 卷第七十八·泄痢门
- 卷第七十九·水肿门
- 卷第八十·水肿门
- 卷第八十一·脚气门
- 卷第八十二·脚气门
- 卷第八十三·脚气门
-
卷第八十四·脚气门
-
├─
香港脚大小便不通
-
├─
江东岭南瘴毒香港脚
-
├─
服乳石香港脚发动
-
├─
香港脚杂治膏药淋渫等
-
├─
香港脚大小便不通
- 卷第八十五·腰痛门
- 卷第八十六·虚劳门
- 卷第八十七·虚劳门
- 卷第八十八·虚劳门
- 卷第八十九·虚劳门
- 卷第九十·虚劳门
- 卷第九十一·虚劳门
- 卷第九十二·虚劳门
- 卷第九十三·骨蒸传尸门
- 卷第九十四·诸疝门
- 卷第九十四·阴疝门
- 卷第九十五·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六·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七·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八·诸淋门
- 卷第九十九·九虫门
- 卷第一百·诸尸门
- 卷第一百·诸注门
-
卷第一百一·面体门
-
├─
头风白屑
-
├─
面?(点如乌麻,斑如雀卵,稀则棋布,密则不可容针)
-
├─
面?(细起如粟谷状)
-
├─
面?(形似米白)
-
├─
面?(粉刺)
-
├─
面体疣目
-
├─
狐臭
-
├─
灭瘢痕
-
├─
头风白屑
- 卷第一百一·髭发门
- 卷第一百二·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三·眼目门
- 卷第一百四·眼目门
- 卷第一百五·眼目门
- 卷第一百六·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七·眼目门
- 卷第一百八·眼目门
- 卷第一百九·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一·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二·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三·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四·耳门
- 卷第一百一十五·耳门
- 卷第一百一十六·鼻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七·口齿门
- 卷第一百一十八·口齿门
- 卷第一百一十九·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一·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二·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三·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四·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五·瘿瘤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六·瘰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七·瘰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八·痈疽门
- 卷第一百二十九·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一·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二·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三·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四·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五·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六·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七·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八·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九·金疮门
- 卷第一百四十·金疮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一·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二·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三·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三·伤折门
- 卷第一百四十五·伤折门
- 卷第一百四十六·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七·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八·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九·杂疗门
- 卷第一百五十·妇人血风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一·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二·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三·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四·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五·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六·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七·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八·妊娠门
-
├─
妊娠堕胎后衣不出
-
├─
妊娠堕胎后血不出
-
├─
妊娠堕胎后血出不止
-
├─
妊娠诸疮
-
├─
产妇推行年等法并安产图
-
├─
妊娠堕胎后衣不出
- 卷第一百五十九·产难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一·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二·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三·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四·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五·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六·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七·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六十八·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六十九·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一·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二·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三·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四·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五·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六·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七·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八·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九·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一·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二·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三·乳石发动门
- 卷第一百八十四·乳石发动
- 卷第一百八十五·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六·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七·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八·食治门
- 卷第一百八十九·食治门
- 卷第一百九十·食治门
-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二·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三·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四·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饵门
- 卷第一百九十九·神仙服饵门
- 卷第二百·神仙服饵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