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虫丸
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
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者。此丸主之。
大黄(十分。蒸。)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螬(百枚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歌曰干血致劳穷源委。缓中补虚治大旨。螬蛭百个半升。桃杏虻虫一升止。一两干漆生大可恃。
尤在泾曰。风气不去。则足以贼正气而生长不荣。故薯蓣丸为要方。干血不去。则足以留新芦茹丸而为痹补虚和血也。
忧患于肝则饥故液皆伤其经络营卫之气也。细绎本文云。腹满不能食。肌肤甲错。面目黯黑。明是不能内谷以通流营卫。则营卫凝注。瘀积之血。牢不可破。即有新生之血。亦不得畅茂条达。惟有日渐羸瘦。而成内伤干血劳。其有不死者几希矣。仲景乃出佛心仙手。治以大黄虫丸。君以大黄。从胃络中宣瘀润燥。佐以黄芩清肺卫。杏仁润心营。桃仁补肝虚。生地滋肾燥。干漆性急飞窜。破脾胃关节之瘀血。虻虫性升。入阳分破血。水蛭性下。入阴分逐瘀。螬蛴去两胁下之坚血。虫破坚通络行阳。却有神功。故方名标而出之。芍药、甘草扶脾胃。解药毒。
缓中补虚者。缓舒也。绰也。指方中宽舒润血之品而言也。故喻嘉言曰。可用琼玉膏补之。
勿以、术补中。失却宽舒胃气之义。
金匮方歌括
-
小引
-
序
-
凡例
- 卷一 痉湿病方
- 卷一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 卷二 疟病方
-
卷二 附外台秘要三方
-
├─
牡蛎汤
-
├─
牡蛎汤
- 卷二 中风历节方
- 卷二 附方
- 卷二 血痹虚劳方
- 卷二 附方
- 卷三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 卷三 附方
- 卷三 奔豚气病方
- 卷三 胸痹心痛短气方
-
卷三 附方
-
├─
九痛丸
-
├─
九痛丸
- 卷三 腹满寒疝宿食方
- 卷三 附方
- 卷四 五脏风寒积聚方
- 卷四 痰饮咳嗽方
-
卷四 附方
-
├─
外台茯苓饮
-
├─
十枣汤
-
├─
小青龙汤
-
├─
桂苓五味甘草汤
-
├─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汤
-
├─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
-
├─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
-
├─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
-
├─
小半夏加茯苓汤
-
├─
外台茯苓饮
- 卷四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方
- 卷四 水气病方
-
卷四 附方
-
├─
外台防己黄汤
-
├─
外台防己黄汤
- 卷五 黄瘅病方
- 卷五 附方
- 卷五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方
- 卷五 呕吐哕下利方
- 卷五 附方
- 卷五 疮痈肠痈浸淫病方
- 卷六 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方
- 卷六 妇人妊娠病方
- 卷六 妇人产后病方
- 卷六 附方
- 卷六 妇人杂病方
-
后跋
-
├─
后跋
-
├─
后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