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疯犬咬伤
最怕七日一发。发时形状天本无风。病者但觉风大。要入幔蒙头躲避。此非吉七之日。无此畏风情形。方为可治。如被咬时。即至无风处。以小便洗净齿垢。敷当即服韭菜汁一碗。隔七日再服一碗。于四十九日内。共服七碗。凡春末夏初。
人被咬者。无出上法。更须忌盐醋百二十日。一年内须忌猪肉鱼腥。终身忌狗肉保全。否则十有九死。如误服斑蝥。以致小便疼痛。急用凉水调六一散(见幼科服之。二三次。痛止。
一治毛窍节次出血。少间不出。即皮胀如臌。口鼻眼目俱胀合。病名脉溢。用生姜汁二大匙一治遍身忽肉出如锥。既痒且痛。不能饮食。此名血拥。若不早治。溃而脓出。以葱管青皮一治身上及头面上浮肿。如蛇伏状者。用雨滴磉阶上苔痕水化噙之。蛇形立消。
一治腰间忽起红泡。名白蛇缠腰。若不早治。被其缠到。不救。急用蛇壳一条。烧灰存性。
一治眼见诸般飞禽走兽。以手扑捉则无。乃肝胆邪火为患。以枣仁、羌活、元明粉、青葙子一治鼻中毛。昼夜可长一二寸。渐渐粗圆如绳。痛不可忍。虽忍痛摘去一茎。后即更生。
此时。
开水送下十粒。自然脱落。
一人忽然手足心。齐凸肿硬。此心脾肾三经。冷热不和所致。以花椒盐醋敷之。即愈。
一手十指节断坏。惟有筋连。皮内虫行如灯心。长数尺。遍身绿毛。名曰血余。以茯苓(五一凡指爪抓伤面目。以橄榄核磨水。搽之过宿。则无痕迹。
一人咬伤痛。用荔枝核焙研筛细糁之。外用荔肉盖贴。虽落水亦不烂。神效。再用青州柿饼一咬破牙黄入内。必至糜烂。急用人尿。浸二三时。洗出牙黄。再照前方敷糁。神效。
一咬伤指头。久则手指脱烂。急用热尿入瓶。将指浸之。一夕即愈。如烂用夹蛇龟壳。
烧灰一误断指头。用降香细末糁之。包以丝棉。七日不可落水冒风。不必再换。一次即痊。
一箭头针刺。入肉不出。用蓖麻子。去壳。捣烂敷之。痒即出。
又方用巴豆仁(略炙)与蜣螂同研涂之。痛定。觉微痒。待痒不可忍。便摇动拔出。以定痛生一竹木瓦刺入肉内不出者。用煨鹿角末以水调敷之。立出。久者不过一夕即出。
又方用大活虾七个。捣烂涂之。一时刺随虾出。
一鬼箭打。用山栀(七个炒)、桃头(七个)、面(炒)共捍饼贴患上。次日取下。作七丸。
投一重物压打。青肿紫赤血痕疼痛。用苏木煎汁。磨真降香涂之。不可落水。连搽数日。
其肿消散。即愈。此药军中宜多备。以治刀斧损伤。大妙。
一汤炮火烧。用蚶子壳研细末。配冰片少许。如湿处燥敷。干处麻油调搽。数次收功。
真一汤烫火烧油烙。用鸡子清磨上好京墨涂患处。上用三层湿纸盖之。则不起泡。觉冷如冰水一烫火伤。用醋调黄土敷之。效。
一热酒烫。用陈米炒焦为末。黑糖调敷。立效。
一铳子入肉。用蜂蜜不拘多少。冲好酒饮。醉即出。如无用黄蜡亦可。
一方用旧销银罐。同水银研入患处。其铅即化。随水银出。
一误吞金器。胸膈痛不可忍。以羊颈骨末。每服三钱。米饮下。过夜。其器即随大便取下一误吞金银。用真轻粉五钱。研细末。水调下。能令金银从大便出。
一误吞铁物。用烧枥炭带红研细。以砂糖调服二三钱。立愈。
一误吞铜物及铜钱。多食荸荠核桃。自能消化。
一误吞针。用米饮调炭末三钱。
一误吞木屑。抢喉不下。用铁斧磨水灌下。效。
一碗入腹。用羊脚骨(五钱)炙灰研细。置土地下。冷透。开水送下。
一瓷锋嵌脚。用三角白果。去壳衣心。不拘多少。浸菜油内。用时。捣饼贴之。再易而愈。
一骨鲠。用乌梅肉五倍子各等分。捣烂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含口内。其骨自化。
一骨鲠在咽。痛不可忍。不能饮食。垂危者。用栗子着肉衣(五钱研)、乳香(二钱研)、引一诸般骨鲠。用象牙屑。以新汲水一盏。浮牙屑水上。吸之。骨自下。
一天丝入目。用木梳垢。不拘分两。为一丸。放眼角边即出。或刺手指血。涂眼内。将灯草一鸡冠子落眼中。急仰卧。研浓墨。滴眼中。须臾随墨水眼泪流出。
一毒蛇咬。先吃麻油二碗。令毒瓦斯不随血走。然后用土贝母五钱为末。酒调服。令患者尽醉又方用凤仙花一株。连根叶。入独囊大蒜一个。又入人涎唾。同捣烂。空伤口。围之。
毒水一被虎咬抓伤。以蚕豆叶捣敷。如无叶时。以枯蚕豆水浸软、连皮捣敷。亦妙。
一猢狲抓伤。溃烂。以金毛狗脊焙研末掺之。或麻油调搽。立愈。
一马咬伤。溃腐。以马齿苋一握。煎汤。日日服之。以愈为度。疮口。以打马鞭子。或笼头一猪咬。溃烂。以龟板炙研细。麻油调搽。立愈。
一猫咬。或抓伤。以薄荷捣汁。或研末。搽糁渐愈。
一鼠咬。用吴萸擦猫鼻。取涎涂之。或以猫毛烧灰。香油调搽。愈。
又方。用生甘草末。生蜜调搽。或用伞纸烧烟。熏患处。并效。
一诸虫咬。用生甘草末。生蜜调搽。立效。
一蝎子伤。用杏仁(七粒)、葱白(三寸)捣烂。津唾调敷。立愈。
一蜈蜂叮刺。宜急口嚼栗子敷之。或用生芋艿或芋梗叶擦之。立能止痛。
一壁镜咬。毒人多死。以桑柴灰水。煎三四滚。滤汁。调白矾敷之。立瘥。
一蜴KT(俗名扬辣子)刺人。毛飞入肉。作痛。先以水涂患处。随用马齿苋捣烂敷之。
一二次一壁虎入耳。以鸡冠血滴耳内。即出。
一壁虎咬。用大黄醋磨搽。
一臭虫入耳。以鳖甲烧烟熏耳。其虫立死。无害。过后可服菊花汤两三日。以杜火气之患。
一诸虫入耳。用皂角末吹入耳中。或以菜油滴耳内。并效。
一中蜘蛛毒遍身发肿。饮靛青汁。即解。将蜘蛛投入靛汁。即化为水。
一中天蛇毒(天蛇。即草间黄花蜘蛛是。或遭其毒。又为露水所濡。因至通身溃烂。号呼欲多一受蚯蚓毒。形如麻风。须眉脱落。或夜间被内作鸣。急用盐汤。或锻石汤。净洗。若小儿一蚕啮人。毒入肉中。令人发寒热。以苎麻叶捣汁涂之。
一诸色恶虫咬伤。用姜汁先洗患处。再用明矾、雄黄、为末。擦之。
一中诸毒。凡觉中毒。即以生豆试之。不闻腥气。即是。
一解砒毒。用绿豆粉
(四两)、黄泥(四两筛净)将两味研极细。用鸡子清调匀。仍用 绿豆泡一服砒未久者。取鸡蛋二十个。打入碗内。搅匀。入明矾末。三钱。灌之。吐则再灌。吐尽尽则灌。
又方。仓猝间。急以清油多灌之。
又方。用荆芥四两。煎浓汤服下。即愈。
一中水银毒。饮以地浆水。立愈。
一中铅粉毒。以砂糖调水服。或捣萝卜汁饮之。
一中轻粉毒。有至角弓反张者。用生扁豆水浸一时。漉起。捣取汁。和地浆饮之。即愈。
一误食银硝。渐烂肠胃。延日垂死。用饴糖四两。熬作丸。不时以麻油送下。服完。再合。
一解盐卤毒。用生豆腐浆灌之。再以鹅翎绞喉。探吐即活。
又方。急灌米泔水几碗。或生黄豆浆亦可。势垂危者。以活鸡或鸭两三只。断去头。塞于口一误食桐油。呕泄不止。急饮热酒。即解。
一烧酒毒。用白萝卜汁。或热尿灌之。或用锡盖气水一杯灌下。即解。
一烧酒醉死。急用生蚌沥水灌之。或取井底泥罨心胸。或以新布蘸浸新汲水罨之。热则再易一中面毒。饮生萝卜汁。即解。
一中花椒毒。气闷欲绝者。以地浆水解之。
一过食白果。多成风醉。用白鲞头煎汤服。一二次。愈。
一中野蕈毒。急取鲜银花藤叶。捣取汁。生饮。如无鲜银花。取干者。煎浓汁饮之。如误食一中钩吻毒。(钩吻。生池旁。似芹菜。惟茎有毛。以此别之。俗名毛脚鸭儿芹。)中其毒者一中半夏毒。满口疼痛。火热。饮食难下。诸医不效。用老生姜汁半杯。忍疼呷下。候片刻一中巴豆毒。症见口干面赤。五心烦热。下利不止。用绿豆煎汤。冷服即愈。或芭蕉根叶。
一误食木鳖子。发抖欲死。急用香油一盏。和白糖一两。灌之。
一中断肠草毒。服热羊血碗许。总宜吐尽为妙。
又方。用生鸡子二三枚。吞下。急以升麻汤灌吐。即效。
一凡人家园圃。豢养仙鹤。其鹤或傍树枝。或卧丛草。将头搔痒。遗有顶毒。粘在树草间。
一解诸药毒。用蚕蜕纸烧灰研细。每以一钱。冷水调下。少顷再服。虽面青脉绝。腹胀吐血一百毒所中。用绿豆甘草等分。水煎服。可解。
一验下蛊。中毒。令病患含一黑大豆。豆胀皮脱者是。凡嚼黑大豆不腥。白矾味甘。皆中毒一中牛肉毒。用乌柏树根皮酒煎服。或野菊花。连根捣汁服。
一中蟹毒。用紫苏煮汁解之。或藕汁、蒜汁、亦妙。
一食毒鳖。饮蓝汁数碗。或靛青水。亦妙。
一误食蚂蝗子。肚疼黄瘦。减食。用田中泥一两。加雄黄二钱为丸。分作四服。白滚汤送下一吞蝼蚁。成漏不合。用穿山甲炙研敷。有妇人项上忽肿一块。渐至乳上。偶用刀破肿处。
- 上一页[疯犬咬伤方]
- 没有了
-
弁言
-
凡例
-
卷一 内症门
-
├─
大造丸(一)
-
├─
坎离既济丹(二)
-
├─
滋元饮(三)
-
├─
五益膏(四)
-
├─
回元饮(五)
-
├─
益元煎(六)
-
├─
赞化血余丹(七)
-
├─
六味地黄丸(八)
-
├─
玉液散(九)
-
├─
补中益气汤(十)
-
├─
调理益气汤(十一)
-
├─
归脾汤(十二)
-
├─
八珍汤(十三)
-
├─
当归补血汤(十四)
-
├─
黄六一汤(十五)
-
├─
敛气归源饮(十六)
-
├─
五福饮(十七)
-
├─
六味回阳饮(十八)
-
├─
六味异功煎(十九)
-
├─
寿脾煎(二十)
-
├─
金水六君煎(二十一)
-
├─
香砂六君子汤(二十二)
-
├─
归芍二陈汤(二十三)
-
├─
和兑饮(二十四)
-
├─
绿豆饮(二十五)
-
├─
逍遥散(二十六)
-
├─
徙薪饮(二十七)
-
├─
益气培元饮(二十八)
-
├─
偏痹症治法(二十九)
-
├─
(附)活络饮(三十)
-
├─
(附)蒸熨方(三十一)
-
├─
祛风散(三十二)
-
├─
(附)药酒方(三十三)
-
├─
滋源饮(三十四)
-
├─
戊己丸(三十五)
-
├─
扶中丸(三十六)
-
├─
羌活桂枝煎(三十七)
-
├─
温湿丸(三十八)
-
├─
抑郁丸(三十九)
-
├─
龙虎双降散(四十)
-
├─
辟瘟神方(四十一)
-
├─
太乙紫金丹(四十二)
-
├─
妙灵丹(四十三)
-
├─
六合定中丸(四十四)
-
├─
新太和丸(四十五)
-
├─
通脉化痰饮(四十六)
-
├─
正柴胡饮(四十七)
-
├─
柴陈煎(四十八)
-
├─
归葛饮(四十九)
-
├─
归柴饮(五十)
-
├─
清脾饮(五十一)
-
├─
驱疟饮(五十二)
-
├─
何人饮(五十三)
-
├─
休疟饮(五十四)
-
├─
消疟饮(五十五)
-
├─
固元利关煎(五十六)
-
├─
调气平胃散(五十七)
-
├─
香砂枳术丸(五十八)
-
├─
香连丸(五十九)
-
├─
玉壶丸(六十)
-
├─
豁脾煎(六十一)
-
├─
一味金花煎(六十二)
-
├─
保和益元散(六十三)
-
├─
取填饮(六十四)
-
├─
九味羌活汤(六十五)
-
├─
化毒丸(六十六)
-
├─
回春散(六十七)
-
├─
纯阳救苦汤(六十八)
-
├─
理中汤(六十九)
-
├─
风火双解散(七十)
-
├─
探吐饮(七十一)
-
├─
开郁散(七十二)
-
├─
开元固气丸(七十三)
-
├─
辟寒煎(七十四)
-
├─
游山散(七十五)
-
├─
和胃饮(七十六)
-
├─
栀子清肝散(七十七)
-
├─
清金下痰丸(七十八)
-
├─
桐丸(七十九)
-
├─
扫虫煎(八十)
-
├─
化虫散(八十一)
-
├─
消痞简易方(八十二)
-
├─
厌红温胃饮(八十三)
-
├─
清凉散(八十四)
-
├─
惜红饮(八十五)
-
├─
小便秘(八十六)
-
├─
清溲饮(八十七)
-
├─
大造丸(一)
-
卷二 外科门
-
├─
仙方活命饮(一)
-
├─
六味汤(二)
-
├─
万灵丹(三)
-
├─
醒消丸(四)
-
├─
犀黄丸(五)
-
├─
益气养营煎(六)
-
├─
金银花酒(七)
-
├─
一味济阴散(八)
-
├─
一味升阳散(九)
-
├─
消毒神效散(十)
-
├─
一味消毒散(十一)
-
├─
解凝散(十二)
-
├─
肿毒热疖方(十三)
-
├─
赤小豆散(十四)
-
├─
星辛散(十五)
-
├─
锦蓉散(十六)
-
├─
蓉豆散(十七)
-
├─
冲和膏(十八)
-
├─
冲和散(十九)
-
├─
无名肿毒方(二十)
-
├─
坎宫锭(二十一)
-
├─
阳和汤(二十二)
-
├─
金锁比天膏(二十三)
-
├─
神效桑枝炙(二十四)
-
├─
神仙熏照方(二十五)
-
├─
敷药方(二十六)
-
├─
艾叶回阳散(二十七)
-
├─
隔皮取脓法(二十八)
-
├─
黑龙丹(二十九)
-
├─
乌金膏(三十)
-
├─
清凉膏(三十一)
-
├─
蜣龙丸(三十二)
-
├─
玉红膏(三十三)
-
├─
八宝丹(三十四)
-
├─
香蜡生肌膏(三十五)
-
├─
脓溃生肌散(三十六)
-
├─
乳没生肌散(三十七)
-
├─
生肌地栗粉(三十八)
-
├─
穿骨散(三十九)
-
├─
子龙丸(四十)
-
├─
小金丹(四十一)
-
├─
凤眉透脑二疽治法(四十二)
-
├─
大枣丸(四十三)
-
├─
(附)血疖方(四十四)
-
├─
(附)血箭方(四十五)
-
├─
仙方活命饮(一)
- 卷二 疔毒类
-
卷二 疯痰疮毒类
-
├─
营卫保和丸(一)
-
├─
大疯丸(二)
-
├─
风痛药酒方(三)
-
├─
大麻疯方(四)
-
├─
鹅掌风方(五)
-
├─
鹤膝风方(六)
-
├─
紫白癜方(八)
-
├─
遍体疯痒方(九)
-
├─
瘰痰核内消方
-
├─
蹲鸱丸(十)
-
├─
三妙散(十一)
-
├─
湿痰流注神方(十二)
-
├─
十全大补汤(十三)
-
├─
消痰丸(十四)
-
├─
石珍散(十五)
-
├─
天泡疮方(十六)
-
├─
蛤粉散(十七)
-
├─
疮久不愈效方(十八)
-
├─
又洗药方(十九)
-
├─
又擦药方(二十)
-
├─
牛皮癣癞方(二十一)
-
├─
漆疮方(二十二)
-
├─
烫疮膏(二十三)
-
├─
水石散(二十四)
-
├─
汗斑方(二十五)
-
├─
两腋狐臭方(二十六)
-
├─
槟黄散(二十七)
-
├─
夹纸膏(二十八)
-
├─
血风湿烂疮方(二十九)
-
├─
血疯散(三十)
-
├─
脚垫伤痛方(三十一)
-
├─
香港脚成漏方(三十二)
-
├─
香港脚攻注方(三十三)
-
├─
治脚粗如木桶方(三十四)
-
├─
香港脚疼痛方(三十五)
-
├─
痔疮方(三十六)
-
├─
乳岩治法(三十七)
-
├─
千金托里散(三十八)
-
├─
营卫保和丸(一)
- 卷二 梅疮丹毒类
-
卷二 喉口类
-
├─
治咽喉红肿疼痛痰壅声哑方(一)
-
├─
大甘桔汤(二)
-
├─
解疫清金饮(三)
-
├─
济阴化痰饮(四)
-
├─
清咽双和饮(五)
-
├─
胆贝散(六)
-
├─
活命神方(七)
-
├─
点喉神效法(八)
-
├─
治喉蛾方(九)
-
├─
治喉风方(十)
-
├─
治喉癣方(十一)
-
├─
蜒蝣梅方(十二)
-
├─
立解咽喉肿塞方(十三)
-
├─
走马喉痹方(十四)
-
├─
咽喉闭塞方(十五)
-
├─
碧雪丹(十六)
-
├─
十叶散(十七)
-
├─
清咽抑火丸(十八)
-
├─
口舌疮方(十九)
-
├─
舌方(二十)
-
├─
唇裂血出方(二十一)
-
├─
骨槽风方(二十二)
-
├─
二陈汤(二十三)
-
├─
阳和丸(二十四)
-
├─
推车散(二十五)
-
├─
保元汤(二十六)
-
├─
枣甲生肌散(二十七)
-
├─
人中白散(二十八)
-
├─
牙痛分经治法煎方(二十九)
-
├─
牙痛漱口方(三十)
-
├─
阴虚牙痛方(三十一)
-
├─
牙痛散(三十二)
-
├─
虫牙散(三十三)
-
├─
口舌糜腐方(三十四)
-
├─
牙疳方(三十五)
-
├─
治咽喉红肿疼痛痰壅声哑方(一)
-
卷二 耳目类
-
├─
耳脓方(一)
-
├─
耳后出血方(二)
-
├─
治耳内干痛时或有脓耳外红肿结KT方(三)
-
├─
眼患效方(四)
-
├─
清肺散(五)
-
├─
滋肾饮(六)
-
├─
推云散(七)
-
├─
偏风散(八)
-
├─
眼中肉方(九)
-
├─
眼瞠成漏方(十)
-
├─
洗眼方(十一)
-
├─
眼中堆起肉翳方(十二)
-
├─
眼内白珠夹起红翳方(十三)
-
├─
昏花眼方(十四)
-
├─
耳脓方(一)
-
卷二 跌打伤损类
-
├─
跌伤接骨方(一)
-
├─
跌打接骨敷药方(二)
-
├─
止血定痛散(三)
-
├─
生肌定痛散(治同前)(四)
-
├─
金刀散(五)
-
├─
刀斧伤出血不止方(六)
-
├─
金疮血出不止方(七)
-
├─
破伤手足方(八)
-
├─
外科膏子(九)
-
├─
从高坠下跌闷不醒方(十)
-
├─
接骨入骱方(十一)
-
├─
一绿散(十二)
-
├─
七厘散(十三)
-
├─
参紫金丹(十四)
-
├─
三黄宝蜡丸(十五)
-
├─
琥珀丸(十六)
-
├─
内伤酒药方(十七)
-
├─
熨方(十八)
-
├─
治打绵臀方(十九)
-
├─
棒疮膏(二十)
-
├─
杖疮方(二十一)
-
├─
杖后敷药方(二十二)
-
├─
夹棍伤方(二十三)
-
├─
内伤久发方(二十四)
-
├─
跌伤接骨方(一)
-
卷三 妇科门
-
├─
益母丸(一)
-
├─
归神汤(二)
-
├─
八珍养血丸(三)
-
├─
加味归脾丸(四)
-
├─
一味生新饮(五)
-
├─
一味厌红散(六)
-
├─
种玉酒(七)
-
├─
荞脂丸(八)
-
├─
一味利关散(九)
-
├─
一味归经饮(十)
-
├─
探胎饮(十一)
-
├─
泰山磐石散(十二)
-
├─
千金保孕丸(十三)
-
├─
护胎饮(十四)
-
├─
安胎饮(十五)
-
├─
银苎酒(十六)
-
├─
益母地黄汤(十七)
-
├─
束胎丸(十八)
-
├─
芎归补中汤(十九)
-
├─
保安煎(二十)
-
├─
固元饮(二十一)
-
├─
一味通瘀饮(二十二)
-
├─
疏解散(二十三)
-
├─
正气饮(二十四)
-
├─
祛邪化滞煎(二十五)
-
├─
疏风利阴煎(二十六)
-
├─
万应无忧散(二十七)
-
├─
紫气丹(二十八)
-
├─
佛手散(二十九)
-
├─
当归芍药汤(三十)
-
├─
加味芎归汤(三十一)
-
├─
仙传通津救命至灵丹(三十二)
-
├─
平胃散(三十三)
-
├─
阳和生化汤(三十四)
-
├─
紫霞丹(三十五)
-
├─
养营惜红煎(三十六)
-
├─
华佗愈风散(三十七)
-
├─
邪滞双解散(三十八)
-
├─
快脾饮(三十九)
-
├─
当归补血汤(四十)
-
├─
通脉汤(四十一)
-
├─
吹乳饮(四十二)
-
├─
开郁流气散(四十三)
-
├─
益血和中散(四十四)
-
├─
托里散(四十五)
-
├─
治妊娠小便不通
-
├─
治产后阴翻
-
├─
治产后阴肿
-
├─
治子肠不收
-
├─
治产后肉线下垂
-
├─
治乳胀不回
-
├─
治乳悬怪症
-
├─
益母丸(一)
-
卷三
-
├─
附录达生论
-
├─
附录达生论
-
卷四 儿科门
-
├─
小儿初生集要十则
-
├─
马兰膏(一)
-
├─
六一散方(二)
-
├─
金黄散(三)
-
├─
治撮口方(四)
-
├─
预治小儿脐风马牙经验方(五)
-
├─
紫芦散(六)
-
├─
解毒丸(七)
-
├─
胎癞(八)
-
├─
胎毒害眼(九)
-
├─
钩藤饮(十)
-
├─
当归散(十一)
-
├─
灯花散(十二)
-
├─
止汗散(十三)
-
├─
婴儿胎疝方(十四)
-
├─
惺惺散(十五)
-
├─
异功散(十六)
-
├─
七味安神丸(十七)
-
├─
急慢惊风(十八)
-
├─
千金散(十九)
-
├─
急救回春散(二十)
-
├─
保婴丹(二十一)
-
├─
稀痘仙方(二十二)
-
├─
胡荽酒(二十三)
-
├─
养血化斑汤(二十四)
-
├─
四味消毒饮(二十五)
-
├─
十二味异功散(二十六)
-
├─
保婴济痘神丹(二十七)
-
├─
痘颗倒陷带火干收蒸法(二十八)
-
├─
泻毒饮(二十九)
-
├─
托里益气汤(三十)
-
├─
生地益阴煎(三十一)
-
├─
参术和脾饮(三十二)
-
├─
救逆痘良法(三十三)
-
├─
痘疮黑陷(三十四)
-
├─
痘烂生蛆(三十五)
-
├─
五福化毒丹(三十六)
-
├─
痘疔散(三十七)
-
├─
痘疹入目(三十八)
-
├─
痘后目翳(三十九)
-
├─
痘风眼癣(四十)
-
├─
痘后耳内腥臭作脓(四十一)
-
├─
痘后痈毒(四十二)
-
├─
风热双和饮(四十三)
-
├─
化虫散(四十四)
-
├─
疳膨食积仙方(四十五)
-
├─
治猴狲疳方(四十六)
-
├─
猴子疳方(四十七)
-
├─
化毒丹(四十八)
-
├─
乳母煎药方(四十九)
-
├─
生熟地黄汤(五十)
-
├─
羊肝散(五十一)
-
├─
小儿语迟(五十二)
-
├─
小儿头上黄水疮及秃痂神效方(五十三)
-
├─
烂疮成孔(五十四)
-
├─
小儿软疖(五十五)
-
├─
疳疮方(五十六)
-
├─
马鸣散(五十七)
-
├─
益阴养荣膏(五十八)
-
├─
小儿健脾丸方(五十九)
-
├─
小儿初生集要十则
-
卷四
-
├─
附录变蒸考
-
├─
附录变蒸考
- 卷五 奇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