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调补
(附论)凡产后七日内恶血未尽。不可服汤。候脐下块散。乃进羊肉汤。有痛甚切者。不在此例。
后三两日。消息可服泽兰丸。比至盈月。丸尽为佳。不尔。虚损不可平复也。全极消瘦不可救者。服五石泽兰丸。凡在蓐必须服泽兰丸补之。服法必七日外。不得早服也。
若产后将息如法。四肢安和无诸疾者。亦须先服黑神散四服。亦略备补益丸散之类。不可过多。又恐因药致疾。不可不戒。如四物汤、四顺理中丸、内补当归丸、当归建中汤。或产妇血盛。初经生产。觉气闷不安者。调七宝散服之。若宁贴不须服。若三日后觉壮热头痛。
胸若因床帐太暖。或产妇气盛。或素多喜怒。觉目眩晕如在舟中车内。精神郁冒者。此是血晕。
即须服血晕药一二服止。仍须看承之人照管的当也。或觉粥食不美。虚困。即服四顺理中丸一二服。若不如此。不须服。若于两三日间。觉腹中时时撮痛者。此为儿枕作痛。必须服治儿枕药一二服。若大便秘。或小便涩。切不可服通利药。以其无津液故也。若通利之药则滑泄不禁。不可治也。切须戒之。若秘甚必欲通利者。方可服和暖汤即通。
凡产后宜常进温粥。食多则热。热则滞血。七日之后。方可与酒及些少盐味。烂煮羊肉、猪蹄肉及猪肚等物。忌母猪及白蹄猪。宜乌鸡及鸡子暖血。食物不宜过多及生冷肥腻。恐成积滞。大抵正产。止是血脏空虚。补其虚。生好血。化恶血。保其脏气。去其风邪耳。
方
(出千金方)
治妇人产后欲令肥白。饮食平调。
羊肉汤
(出千金方)
治产后及伤寒大虚。上气。腹痛兼微风。
肥羊肉(二斤无羊肉用獐肉代)茯苓黄干姜(各三两)甘草独活桂心人参(各二两)麦门冬(七合)生地黄(五两)大枣(十二枚)上咀。以水二斗。煮肉。取水一
产后醋墨
(出大全良方)以松烟墨不拘多少。用炭火煨通红。以米醋淬之。再再淬。如此七度。研令极细。用绢罗过。才产了吃醋墨三钱。用童子小便调下。
四顺理中丸
(出千金方)
治产后气血俱伤。五脏暴虚。肢体羸乏。少气多
汗。
才产直至百。每日常服。壮气补虚。调养脏气。蠲除余疾消谷嗜食。兼治产后脏虚。
呕吐不止。
甘草(二两)人参白术干姜(各一两)上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
增至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前。如才产了。以童子小便打开点服。七日内。日三服。产乳方云。
此乃大理中丸加甘草两倍耳。然其功比之四味等分大。故不同。盖取甘味以缓其中。而通行经络之功最胜者也。此产妇月内不可缺者。出月不须服矣。古方中有妇人补益之药。大泽兰丸、小白薇丸、熟干地黄丸、大圣散之类。其药味稍众而中下之家。村落之地。卒何以致。
且药肆少有真者。不若以四顺理中丸易之。其功较泽兰丸之类主治颇多也。
产如未出月。饮酒或吃药。宜造黑豆酒。
用净黑豆一升炒令甚熟。以无灰酒五升淋之。仍入羌活一两同浸。尤妙。时时饮之。或用此酒下药。可以辟风邪。养血去恶露。行乳脉。
当归白术黄芩芍药大黄茯苓陈皮(各半两)人参黄浓朴(姜制)川芎官桂(各三钱)甘草(一两)枳壳(四钱去瓤麸炒)上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
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如大便闭。以此散下和中丸。
治新产妇。
用黑雄鸡一只。理如食法。和五味炒熟香。即投二升酒中。封口。经宿取饮之。令大肥白。
治新产妇。
用黑雌鸡和乌油麻二升。熬令黄香。末。入酒酒尽。极效。
补中丸宜常服。
川芎白芍药黄当归人参陈皮(各半两)白术地黄(各一两)上为末。
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七丸。温水下。
滋血汤滋养荣血。补妇人诸虚。治血海久冷。
当归川芎芍药人参麦门冬牡丹皮阿胶(各二两)琥珀(三分别研)酸枣仁(炒)粉草桂心(各一两)半夏曲(二两半)上为粗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姜三片。
煎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服。
大保生丸调和本气。主疗诸疾。滋补营卫。久服之。大有功益。
人参本白茯苓当归生干地黄(各一两)赤石脂白芷延胡索肉桂白薇白芍药川芎甘草牡丹皮没药(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
温酒化下。空心食前服之。
滋阴丹养血和气。调顺营卫。充成肌肤。活血驻颜。久服大补冲任。匀顺月经。
神良不可具述。
熟干地黄白茯苓人参(各二两)甘菊花枸杞子黄丹参柏子仁(炒)白芍药(各一两)生干地黄(二两)上为细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六十丸。
米饮下
八珍汤和营调卫。理顺阴阳。滋血气。进美饮食。
当归川芎赤芍药熟地黄人参茯苓甘草缩砂仁(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入生姜七片。枣三枚去核。同煎三五沸。去滓。放温。空心日三服。
人参养血丸治女人禀受怯弱。血气虚损。常服补冲任。调血脉。宣壅破积。退邪
热。除寒痹。缓中下坚胀。安神润颜色。通气散闷。兼治妇人怀身腹中绞痛。口干不食
。崩伤眩晕。及产出月羸瘦不复常者。
人参赤芍药川芎菖蒲(各一两炒一作蒲黄)当归(二两)熟地黄(五两)乌梅肉(三两)上为末。蜜搜。杵数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温酒米汤任下。食前服。
拱辰丹治当壮年而真气犹怯。此乃禀赋素弱。非虚衰而然也。温燥之药。尤宜速
戒。勿谓手足厥逆。便云阴多。如斯治之。不惟不能愈疾。大病自此生矣。滋益之方。
群品稍众药力细微。难见功效。但固天元一气。使水升火降。则五脏自和。百病自去。
此方主之。
鹿茸(酥炙去毛皮角)山茱萸(新好有肉红润者)川当归(各四两)麝香(半两别研)上为末。入麝香拌匀。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粒。或五十粒。温酒盐汤下。
暖宫丸
当归川芎禹余粮(醋淬七次各一两)附子(炮去皮)桂心(各二两)上为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服三十丸。日进二三服。增至五七十丸。
治产后更无他状。
肥羊肉(一斤去脂)当归(二两)生姜(六两)黄(四两)上羊肉切。以水一斗。煮取八升。以肉汁煮三味。取二升五合。温分四服。若觉恶露下不尽。加桂心三两。
如恶露下多。加川芎三两。如觉有气。加细辛二两。觉有热加生地黄汁二合。
佚庵刘尚书第五子。太常少卿叔谦之内李氏。中统三年春欲归宁父母不得而情动于中。
又因劳役。四肢困倦。躁热恶寒。时作疼痛。不欲食。食则呕吐。气弱短促。怠惰嗜卧。医作伤寒以治之。解表发汗。次日传变。又以大小柴胡
之类治之。至十余日之后。病证愈剧。主家云。前药无效。莫非他病否。医曰。此伤寒六经传变至再经尽。当得汗而愈。翌日见爪甲微青黑色。足胫至腰如冰冷。目上视而睹不转睛。咽嗌不利。小腹冷气上冲心而痛。呕吐不止。气息欲绝。以为不救。召予治之。具说病证及所服之药。予诊其脉沉细而微。此中气不足。妄作伤寒治之。发表攻里。中气愈损。坏证明矣。太夫人泣下避席曰。病故危困。君尽心救治。予先以辛热之药咀一两。作一服。至夜药熟而不能饮。续续灌之下一口。饮至半夜。稍有呻吟之声。身体渐温。忽索粥。饮至旦。食粥两次。又煎服投之。至日高。众医皆至诊之曰。脉已生证已回矣。众喜而退。越三日。太夫人曰。病患大便不利。或曰以脾约丸润之可也。予曰前证用大辛热之剂。阳生阴退而愈。若以大黄之剂下之。恐寒不协转生他证。众以为不然。遂以脾约丸二十丸润之。至夜下利两行。异日面色渐青。精神困弱。呕吐复作。予再以辛热之剂温之而愈。名曰温中益气汤。(出卫生宝鉴)附子(炮去皮脐五钱)干姜(炮五钱)丁香(二钱)藿香(二钱)吴茱萸(一钱半)炙甘草(三钱)当归(一钱)草豆蔻(二钱)益智仁(二钱)人参(一钱半)白术(二钱)陈皮(辛热。
助阳退阴。故以为君。草豆蔻、益智仁、丁香、藿香、吴茱萸。辛热温中。止吐为臣。人参、当归、白术、陈皮、白芍药、炙甘草。苦甘温补中益气。和血脉协力为佐。上件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病久者服一两。
益胃升阳汤
(出卫生宝鉴)
血脱益气。古圣人之良法也。补胃气以助生发之
气
。故曰。阳生阴长。诸甘药为之先务。举世皆以为补气。殊不知甘能生血。此阳生阴长
之理也。故先理胃气。人之一身。在内谷气为宝。
黄(二钱)人参(一钱半)炙甘草(二钱)升麻(半钱)柴胡(半钱)白术(三钱)当归身(一钱)炒曲(一钱半)陈皮(一钱)生黄芩(半钱春夏少加秋冬去之)上件咀。
每服秤三钱或五钱。视食加减之。如吃食少。已定三钱内更减之。不可令胜食。每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如腹中痛。每服加芍药三分者。一钱作十分。内三分去皮加桂少许。如渴或口干。加葛根二分。不拘时候。
乌金散
(出大全良方)
治产后诸疾。大补。
赤芍药当归干姜蒲黄甘草熟地黄上各一分为末。另入黑豆一合。炒令香熟。
去皮。除蒲黄。与余药一处杵为末。于银器中。慢火炒药紫色。后入蒲黄。如产后别无疾。
每日服一钱。豆淋酒下。更不生诸疾。若稍有不安。服即愈。如产后血逆。心闷腹痛。一两服立止。
乌鸡煎
(出杨氏家藏方)
治产后将成劳伤。气血脏腑不和。消瘦。人无子
息。
月水不调。并鹿茸(酒炙)肉苁蓉(酒浸一宿切焙干各三两)牛膝(酒浸一宿)杜仲(去粗皮生姜汁浸炒)山茱萸川芎覆盆子(各一两)肉桂(一两)续断当归熟地黄五味子(各二两)白芍药黄五加皮(各一两)上件为细末。用乌鸡肉一斤。酒煮烂。
研为丸如桐子大。如硬。入少酒糊和搜。每服三十丸。温酒或米饮送下。空心食前。
鹿茸补肝丸治产后劳伤。血气肝经不足。头运忪悸。四肢懈倦。翕翕气短。常服
补五脏。
鹿茸干熟地黄(一两半洗焙)当归(洗焙)白术黄(蜜炙)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柏子仁石斛(去根)枳壳(去瓤麸炒三分)白茯苓(去皮)覆盆子酸枣仁(炒)沉香肉桂(去粗皮各半)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或米饮下。空心食前。
内金鹿茸丸治因产后劳伤血脉。胞络受寒。小便白浊。昼夜无度。脐腹疼痛。腰
膝无力。
鸡内金鹿茸黄(蜜炙)牡蛎(火焙)五味子附子(炮去皮脐)肉苁蓉(酒浸)龙骨远志(去心)桑螵蛸(各等分)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或米饮下。空心食前。
安胎和气饮
(出如宜方)
诃子白术(各一两)陈皮良姜木香白芍药陈米甘草(各半两)上咀。
用水二盏。加附子、当归、人参。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神仙四陪丸
(出危氏方)
安
神。开胃进食人参(一两)白术(二两)川当归(二两洗净)熟干地黄(四两洗净)上为末。
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服一丸。米饮嚼下。如不欲嚼。但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温酒皆得。
空心服也。
增损泽兰丸
(出千金方)
治产后百病。理血气补劳方。
泽兰甘草当归芎附子干姜白术白芷桂心细辛(各一两)防风人参牛膝(各十两)柏子仁干地黄石斛(各三十六铢)浓朴本芜荑(各半两)麦门冬(一两)上二十味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酒送下。
又方
(出肘后方)用羊肉一斤。水一斗一升。煮取七升。去肉。内生姜五两。当归三两取三升。分为四服。
- 卷一 方脉总论
- 卷二 方脉总论
- 卷三 方脉总论
- 卷四 方脉总论
- 卷五 方脉药性总论
- 卷六 五运六气图
- 卷七 运气图
- 卷八 运气图
- 卷九 运气图
- 卷十 运气图
- 卷十一 运气图
- 卷十二 运气图
- 卷十三 脏腑总论
- 卷十四 肝脏门
-
卷十五 肝脏门
-
├─
肝壅头目不利(附论)
-
├─
肝风冷转筋(附论)
-
├─
肝风筋脉抽掣疼痛(附论)
-
├─
肝风毒流注入脚膝筋脉疼痛(附论)
-
├─
薄厥(附论)
-
├─
肝劳(附论)
-
├─
肝厥(附论)
-
├─
煎厥(附论)
-
├─
肝病筋急(附论)
-
├─
筋极(附论)
-
├─
筋实极
-
├─
筋虚极
-
├─
肝壅头目不利(附论)
- 卷十六 心脏门
- 卷十七 心脏门
- 卷十八 心脏门
- 卷十九 心脏门
- 卷二十 脾脏门
- 卷二十一 脾脏门
- 卷二十二 脾脏门
- 卷二十三 脾脏门
- 卷二十四 脾脏门
-
卷二十五 脾脏门
-
├─
脾胃不和不能饮食
-
├─
脾胃气虚弱不能饮食(附论)
-
├─
脾胃气虚弱呕吐不下食(附论)
-
├─
脾胃气虚弱肌体羸瘦(附论)
-
├─
脾胃壅热呕哕(附论)
-
├─
脾胃不和不能饮食
- 卷二十六 肺脏门
- 卷二十七 肺脏门
-
卷二十八 肺脏门
-
├─
肺痿小便数(附论)
-
├─
肺脏痰毒壅滞(附论)
-
├─
肺脏伤风冷多涕(附论)
-
├─
肺脏伤风冷声嘶不出(附论)
-
├─
肺气面目四肢浮肿(附论)
-
├─
肺脏风毒生疮(附论)
-
├─
肺中寒(附论)
-
├─
皮虚实(附论)
-
├─
气极(附论)
-
├─
肺痿小便数(附论)
- 卷二十九 肾脏门
-
卷三十 肾脏门
-
├─
肾劳(附论)
-
├─
肾寒(附论)
-
├─
肾胀(附论)
-
├─
肾着(附论)
-
├─
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附论)
-
├─
肾劳(附论)
-
卷三十一 肾脏门
-
├─
肾脏虚冷气攻腹胁疼痛胀满(附论)
-
├─
肾脏冷气卒攻脐腹疼痛(附论)
-
├─
肾脏风冷气(附论)
-
├─
肾脏风虚耳鸣(附论)
-
├─
肾脏虚冷气攻腹胁疼痛胀满(附论)
-
卷三十二 肾脏门
-
├─
肾脏风毒流注腰脚(附论)
-
├─
肾脏虚损阳气痿弱(附论)
-
├─
肾脏虚损骨痿羸瘦(附论)
-
├─
肾虚多唾(附论)
-
├─
肾脏风毒流注腰脚(附论)
- 卷三十三 肾脏门
- 卷三十四 胆腑门
- 卷三十五 胃腑门
-
卷三十六 胃腑门
-
├─
胃反(附论)
-
├─
胃反(附论)
- 卷三十七 大肠腑门
-
卷三十八 大肠腑门
-
├─
脏毒下血
-
├─
脏毒下血
-
卷三十九 大肠腑门
-
├─
大小便不通(附论)
-
├─
大便秘涩不通(附论)
-
├─
导引法
-
├─
大小便不通(附论)
-
卷四十 大肠腑门
-
├─
大便不禁(附论)
-
├─
脱肛(附论)
-
├─
肛门有虫发痒(附论)
-
├─
肛门赤痛(附论)
-
├─
大便不禁(附论)
- 卷四十一 小肠腑门
- 卷四十二 膀胱腑门
- 卷四十三 三焦腑门
- 卷四十四 头门
- 卷四十五 头门
- 卷四十六 头门
-
卷四十七 头门
-
├─
风头旋(附论)
-
├─
风头眩(附论)
-
├─
导引法
-
├─
膈痰风厥头痛(附论)
-
├─
风头旋(附论)
- 卷四十八 头门
- 卷四十九 头门
- 卷五十 头门
- 卷五十一 面门
- 卷五十二 面门
- 卷五十三 耳门
- 卷五十四 耳门
- 卷五十五 耳门
-
卷五十六 鼻门
-
├─
总论
-
├─
鼻塞气息不通(附论)
-
├─
鼻塞不闻香臭(附论)
-
├─
鼻(附论)
-
├─
鼻中生息肉(附论)
-
├─
鼻痛(附论)
-
├─
总论
- 卷五十七 鼻门
- 卷五十八 口门
- 卷五十九 舌门
- 卷六十 咽喉门
- 卷六十一 咽喉门
- 卷六十二 咽喉门
-
卷六十三 咽喉门
-
├─
咽喉肿痛(附论)
-
├─
咽喉肿痛(附论)
- 卷六十四 咽喉门
- 卷六十五 牙齿门
-
卷六十六 牙齿门
-
├─
牙齿疼痛
-
├─
牙齿疼痛
- 卷六十七 牙齿门
-
卷六十八 牙齿门
-
├─
虫蚀牙齿
-
├─
虫蚀牙齿
- 卷六十九 牙齿门
- 卷七十 牙齿门
- 卷七十一 眼目门
- 卷七十二 眼目门
- 卷七十三 眼目门
- 卷七十四 眼目门
- 卷七十五 眼目门
- 卷七十六 眼目门
- 卷七十七 眼目门
-
卷七十八 眼目门
-
├─
内外障眼
-
├─
内外障眼
- 卷七十九 眼目门
- 卷八十 眼目门
- 卷八十一 眼目门
- 卷八十二 眼目门
- 卷八十三 眼目门
- 卷八十四 眼目门
- 卷八十五 眼目门
- 卷八十六 眼目门
- 卷八十七 诸风门
-
卷八十八 诸风门
-
├─
中风
-
├─
中风
- 卷八十九 诸风门
- 卷九十 诸风门
- 卷九十一 诸风门
-
卷九十二 诸风门
-
├─
中风失音不语(附论)
-
├─
中风舌强不语(附论)
-
├─
风口噤(附论)
-
├─
风(附论)
-
├─
风口眼斜(附论)
-
├─
中风失音不语(附论)
-
卷九十三 诸风门
-
├─
风瘫痪(附论)
-
├─
中风身体不遂(附论)
-
├─
导引法
-
├─
风瘫痪(附论)
-
卷九十四 诸风门
-
├─
中风半身不遂(附论)
-
├─
风腰脚不遂(附论)
-
├─
中风半身不遂(附论)
- 卷九十五 诸风门
- 卷九十六 诸风门
-
卷九十七 诸风门
-
├─
风偏枯(附论)
-
├─
导引法
-
├─
中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附论)
-
├─
导引法
-
├─
风身体疼痛(附论)
-
├─
风偏枯(附论)
-
卷九十八 诸风门
-
├─
中风百节疼痛(附论)
-
├─
风腰脚疼痛(附论)
-
├─
风走注疼痛(附论)
-
├─
风入腹拘急切痛(附论)
-
├─
中风百节疼痛(附论)
- 卷九十九 诸风门
-
卷一百 诸风门
-
├─
痫(附论)
-
├─
痫(附论)
- 卷一百一 诸风门
- 卷一百二 诸风门
- 卷一百三 诸风门
- 卷一百四 诸风门
- 卷一百五 诸风门
- 卷一百六 诸风门
- 卷一百七 诸风门
- 卷一百八 诸风门
-
卷一百九 诸风门
-
├─
大风癞病(附论)
-
├─
大风癞病(附论)
-
卷一百十 诸风门
-
├─
大风癞病
-
├─
大风癞病
-
卷一百十一 诸风门
-
├─
白癞(附论)
-
├─
乌癞(附论)
-
├─
大风眉须堕落(附论)
-
├─
大风出虫(附论)
-
├─
白虎风(附论)
-
├─
白癞(附论)
- 卷一百十二 诸风门
-
卷一百十三 诸风门
-
├─
破伤风附论
-
├─
破伤风附论
-
卷一百十四 诸风门
-
├─
诸风难治附论
-
├─
诸风难治附论
-
卷一百十五 诸风门
-
├─
诸风杂治
-
├─
诸风杂治
-
卷一百十六 诸风门
-
├─
诸风杂治
-
├─
诸风杂治
- 卷一百十七 寒暑湿门
-
卷一百十八 寒暑湿门
-
├─
中湿附论
-
├─
中湿附论
- 卷一百十九 积热痼冷门
- 卷一百二十 积热痼冷门
-
卷一百二十一 伤寒门
-
├─
伤寒总论
-
├─
伤寒总论
- 卷一百二十二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三 伤寒门
-
├─
伤寒运气精华
-
├─
伤寒运气精华
- 卷一百二十四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五 伤寒门
-
├─
歌诀
-
├─
歌诀
-
卷一百二十六 伤寒门
-
├─
辨脉法第一
-
├─
平脉法第二
-
├─
辨伤寒受病日数次第病证
-
├─
伤寒例第三
-
├─
辨湿脉证第四
-
├─
辨脉法第一
-
卷一百二十七 伤寒门
-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第六
-
├─
辨太阳脉证并治法下第七
-
├─
释音
-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
卷一百二十八 伤寒门
-
├─
辨阳明脉证并治第八
-
├─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
├─
辨太阴脉证并治第十
-
├─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
辨阳明脉证并治第八
- 卷一百二十九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一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二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三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四 伤寒门
-
├─
伤寒发豌豆疮(附论)
-
├─
伤寒鼻衄(附论)
-
├─
伤寒后热毒攻眼(附论)
-
├─
伤寒咽喉痛(附论)
-
├─
伤寒发豌豆疮(附论)
- 卷一百三十五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六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七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八 伤寒门
-
├─
伤寒干呕(附论)
-
├─
伤寒呕哕(附论)
-
├─
伤寒咳逆(附论)
-
├─
伤寒口舌生疮(附论)
-
├─
伤寒吐血(附论)
-
├─
伤寒干呕(附论)
-
卷一百三十九 伤寒门
-
├─
伤寒蓄血(附论)
-
├─
伤寒舌肿(附论)
-
├─
伤寒咳嗽(附论)
-
├─
伤寒霍乱(附论)
-
├─
伤寒心腹痞满(附论)
-
├─
伤寒胸膈痰滞(附论)
-
├─
伤寒蓄血(附论)
-
卷一百四十 伤寒门
-
├─
伤寒后不得眠(附论)
-
├─
伤寒虚汗不止(附论)
-
├─
伤寒毒攻手足(附论)
-
├─
伤寒余热不退(附论)
-
├─
伤寒后不得眠(附论)
-
卷一百四十一 伤寒门
-
├─
伤寒两感(附论)
-
├─
伤寒两感(附论)
-
卷一百四十二 伤寒门
-
├─
伤寒发黄(附论)
-
├─
伤寒百合(附论)
-
├─
伤寒狐惑(附论)
-
├─
伤寒身体疼痛(附论)
-
├─
坏伤寒(附论)
-
├─
伤寒发黄(附论)
-
卷一百四十三 伤寒门
-
├─
伤寒下痢(附论)
-
├─
伤寒下脓血痢(附论)
-
├─
伤寒自利(附论)
-
├─
伤寒大便不通(附论)
-
├─
伤寒小便不通(附论)
-
├─
伤寒下部疮(附论)
-
├─
伤寒下痢(附论)
-
卷一百四十四 伤寒门
-
├─
伤寒后身体虚肿(附论)
-
├─
伤寒后骨节烦疼(附论)
-
├─
伤寒后腰脚疼痛(附论)
-
├─
伤寒后咽喉闭塞不通(附论)
-
├─
伤寒后失音不语(附论)
-
├─
伤寒后虚羸(附论)
-
├─
伤寒后虚损梦泄(附论)
-
├─
伤寒后身体虚肿(附论)
-
卷一百四十五 伤寒门
-
├─
伤寒后心虚惊悸(附论)
-
├─
伤寒后夹劳(附论)
-
├─
伤寒后虚羸盗汗(附论)
-
├─
伤寒后肺痿劳嗽(附论)
-
├─
伤寒后发疟(附论)
-
├─
伤寒后发豌豆疮灭瘢痕(附论)
-
├─
伤寒后心虚惊悸(附论)
-
卷一百四十六 伤寒门
-
├─
伤寒后香港脚(附论)
-
├─
伤寒后劳复(附论)
-
├─
伤寒后阴阳易(附论)
-
├─
伤寒后脾胃气不和(附论)
-
├─
伤寒后宿食不消(附论)
-
├─
伤寒后不思饮食(附论)
-
├─
伤寒后香港脚(附论)
-
卷一百四十七 伤寒门
-
├─
伤寒杂治(附论)
-
├─
伤寒杂治(附论)
- 卷一百四十八 时气门
- 卷一百四十九 时气门
- 卷一百五十 时气门
- 卷一百五十一 时气门
- 卷一百五十二 热病门
- 卷一百五十三 热病门
- 卷一百五十四 身体门
-
卷一百五十五 身体门
-
├─
五种腰痛(附论)
-
├─
五种腰痛(附论)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五 风湿腰痛(附论)
-
├─
腰痛强直不得俯仰(附论)
-
├─
腰脚疼痛挛急不得屈伸(附论)
-
├─
腰痛(附论)
-
├─
猝腰痛(附论)
-
├─
腰痛强直不得俯仰(附论)
- 卷一百五十六 身体门
- 卷一百五十七 咳嗽门
- 卷一百五十八 咳嗽门
- 卷一百五十九 咳嗽门
- 卷一百六十 咳嗽门
-
卷一百六十一 喘嗽门
-
├─
咳嗽短气(附论)
-
├─
咳嗽上气(附论)
-
├─
咳嗽面目浮肿(附论)
-
├─
咳嗽呕吐(附论)
-
├─
咳嗽失声(附论)
-
├─
咳嗽短气(附论)
-
卷一百六十二 喘嗽门
-
├─
咳嗽上气唾脓血(附论)
-
├─
咳嗽痰唾稠粘(附论)
-
├─
咳嗽不得卧(附论)
-
├─
咳嗽熏法
-
├─
咳嗽上气唾脓血(附论)
- 卷一百六十三 喘门
- 卷一百六十四 痰饮门
-
卷一百六十五 痰饮门
-
├─
一切痰饮
-
├─
一切痰饮
- 卷一百六十六 痰饮门
- 卷一百六十七 痰饮门
- 卷一百六十八 积聚门
-
卷一百六十九 积聚门
-
├─
积聚
-
├─
积聚
- 卷一百七十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一 积聚门
-
├─
息贲(附论)
-
├─
贲豚(附论)
-
├─
息积(附论)
-
├─
导引法
-
├─
积聚心腹胀满(附论)
-
├─
息贲(附论)
-
卷一百七十二 积聚门
-
├─
积聚心腹痛(附论)
-
├─
积聚宿食不消(附论)
-
├─
积聚心腹痛(附论)
- 卷一百七十三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四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五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六 消渴门
-
卷一百七十七 消渴门
-
├─
消渴
-
├─
消渴
- 卷一百七十八 消渴门
- 卷一百七十九 消渴门
- 卷一百八十 消渴门
- 卷一百八十一 诸气门
-
卷一百八十二 诸气门
-
├─
一切气
-
├─
一切气
- 卷一百八十三 诸气门
- 卷一百八十四 诸气门
- 卷一百八十五 诸痹门
- 卷一百八十六 诸痹门
- 卷一百八十七 诸痹门
- 卷一百八十八 诸血门
- 卷一百八十九 诸血门
-
卷一百九十 诸血门
-
├─
大衄(附论)
-
├─
鼻久衄(附论)
-
├─
衄蔑(附论)
-
├─
肺脏壅热吐血(附论)
-
├─
吐血后虚热胸中痞口燥(附论)
-
├─
呕血(附论)
-
├─
唾血(附论)
-
├─
九窍四肢指歧间出血(附论)
-
├─
血妄行(附论)
-
├─
汗血(附论)
-
├─
诸失血(附论)
-
├─
大衄(附论)
- 一百九十一 水病门
- 卷一百九十二 水病门
-
卷一百九十三 水病门
-
├─
湿肿(附论)
-
├─
猝浮肿(附论)
-
├─
膜外气(附论)
-
├─
水气心腹鼓胀(附论)
-
├─
水气脚膝浮肿(附论)
-
├─
大腹水肿(附论)
-
├─
水气遍身肿满(附论)
-
├─
湿肿(附论)
-
卷一百九十四 水病门
-
├─
水肿胸满气急(附论)
-
├─
水肿咳逆上气(附论)
-
├─
水肿小便涩(附论)
-
├─
蛊病(附论)
-
├─
水蛊(附论)
-
├─
水肿胸满气急(附论)
- 卷一百九十五 黄疸门
-
卷一百九十六 黄疸门
-
├─
三十六黄附论
-
├─
心黄第一
-
├─
肝黄第二
-
├─
脾黄第三
-
├─
肺黄第四
-
├─
肾黄第五
-
├─
鬼黄第六
-
├─
奸黄第七
-
├─
血黄第八
-
├─
人黄第九
-
├─
黄第十一
-
├─
急黄第十二
-
├─
痫黄第十四
-
├─
白黄第十五
-
├─
阴黄第十六
-
├─
胆黄第十七
-
├─
惊黄第十八
-
├─
风黄第十九
-
├─
走精黄第二十
-
├─
酒黄第二十一
-
├─
鸡黄第二十二
-
├─
蚰蜒黄第二十三
-
├─
火黄第二十四
-
├─
走马黄第二十五
-
├─
房黄第二十六
-
├─
黑黄第二十七
-
├─
厌黄第二十八
-
├─
水黄第二十九
-
├─
爪黄第三十
-
├─
肠黄第三十一
-
├─
犊黄第三十二
-
├─
气黄第三十三
-
├─
猪黄第三十四
-
├─
土黄第三十五
-
├─
虾蟆黄第三十六
-
├─
圣惠方三十六种黄证点烙论并方证
-
├─
肝黄证候
-
├─
心黄证候
-
├─
脾黄证候
-
├─
肺黄证候
-
├─
肾黄证候
-
├─
胆黄证候
-
├─
脑黄证候
-
├─
行黄证候
-
├─
癖黄证候
-
├─
胃黄证候
-
├─
鬼黄证候
-
├─
奸黄证候
-
├─
走马黄证候
-
├─
立黄证候
-
├─
黑黄证候
-
├─
体黄证候
-
├─
劳黄证候
-
├─
脊禁黄证候
-
├─
食黄证候
-
├─
火黄证候
-
├─
阴黄证候
-
├─
气黄证候
-
├─
黄证候
-
├─
髓黄证候
-
├─
房黄证候
-
├─
血黄证候
-
├─
忧黄证候
-
├─
惊黄证候
-
├─
花黄证候
-
├─
疟黄证候
-
├─
水黄证候
-
├─
蛇黄证候
-
├─
牛黄证候
-
├─
鸦黄证候
-
├─
鸡黄证候
-
├─
蚰蜒黄证候
-
├─
诸疸(附论)
-
├─
风疸(附论)
-
├─
胃疸(附论)
-
├─
谷疸(附论)
-
├─
酒疸(附论)
-
├─
女劳疸(附论)
-
├─
黑疸(附论)
-
├─
三十六黄附论
- 卷一百九十七 诸疟门
- 卷一百九十八 诸疟门
- 卷一百九十九 诸疟门
- 卷二百 诸疟门
- 卷二百一 霍乱门
- 卷二百二 霍乱门
- 卷二百三 霍乱门
- 卷二百四 膈噎门
- 卷二百五 膈噎门
- 卷二百六 呕吐门
-
卷二百七 泄痢门
-
├─
总论
-
├─
总论
- 卷二百八 泄痢门
- 卷二百九 泄痢门
- 卷二百十 泄痢门
- 卷二百十一 泄痢门
- 卷二百十二 泄痢门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三 痢兼渴(附论)
- 卷二百十四 小便淋秘门
- 卷二百十五 小便淋秘门
- 卷二百十六 小便淋秘门
- 卷二百十七 诸虚门
-
卷二百十八 诸虚门
-
├─
补虚益气
-
├─
补虚益气
- 卷二百十九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一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二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三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四 诸虚门
-
├─
平补
-
├─
平补
-
卷二百二十五 诸虚门
-
├─
补益诸虚
-
├─
补益诸虚
- 卷二百二十六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七 虚劳门
-
├─
虚劳(附论)
-
├─
虚劳(附论)
- 卷二百二十八 虚劳门
- 卷二百二十九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一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二 虚劳门
-
├─
虚劳不足(附论)
-
├─
虚劳呕逆(附论)
-
├─
虚劳咳唾脓血(附论)
-
├─
虚劳唾稠粘(附论)
-
├─
虚劳不思饮食(附论)
-
├─
虚劳食不消(附论)
-
├─
虚劳不足(附论)
- 卷二百三十三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四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五 劳瘵门
-
├─
总论
-
├─
又论
-
├─
治诸疾药性(出拔粹方)
-
├─
劳瘵(附论)
-
├─
灸法
-
├─
唐中书侍郎崔知悌政序
-
├─
取穴法
-
├─
总论
- 卷二百三十六 劳瘵门
- 卷二百三十七 尸疰门
- 卷二百三十八 尸疰门
- 卷二百三十九 诸虫门
-
卷二百四十 脚气门
-
├─
一切香港脚附论
-
├─
一切香港脚附论
-
卷二百四十一 脚气门
-
├─
一切风寒暑湿香港脚附论
-
├─
风香港脚附论
-
├─
一切风寒暑湿香港脚附论
- 卷二百四十二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三 脚气门
-
├─
香港脚缓弱附论
-
├─
香港脚痹挛附论
-
├─
香港脚疼痛皮肤不仁附论
-
├─
导引法
-
├─
香港脚缓弱附论
- 卷二百四十四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五 脚气门
-
├─
香港脚心腹胀满附论
-
├─
香港脚呕逆附论
-
├─
香港脚语言蹇涩附论
-
├─
香港脚大小便不通附论
-
├─
香港脚风经五脏惊悸附论
-
├─
香港脚变成水肿附论
-
├─
香港脚心腹胀满附论
-
卷二百四十六 脚气门
-
├─
江东岭南瘴毒香港脚
-
├─
香港脚上生风毒疮
-
├─
香港脚杂治膏药淋渫等
-
├─
香港脚春夏防发
-
├─
脚臭汗
-
├─
江东岭南瘴毒香港脚
- 卷二百四十七 疝门
- 卷二百四十八 疝门
- 卷二百四十九 疝门
- 卷二百五十 疝门
- 卷二百五十一 诸毒门
- 卷二百五十二 诸毒门
- 卷二百五十三 诸毒门
- 卷二百五十四 杂治门
- 卷二百五十五 杂治门
-
卷二百五十六 杂治门
-
├─
杂病
-
├─
杂病
- 卷二百五十七 食治门
- 卷二百五十八 食治门
- 卷二百五十九 食治门
-
卷二百六十 乳石门
-
├─
总论
-
├─
研炼服饵钟乳
-
├─
研炼服饵石英
-
├─
服乳石后禁忌(附论)
-
├─
服石后将息补饵(附论)
-
├─
服石后解散药势(附论)
-
├─
乳石将适失度(附论)
-
├─
乳石发动(附论)
-
├─
总论
-
卷二百六十一 乳石门
-
├─
乳石发寒热头痛(附论)
-
├─
乳石发苦热解折(附论)
-
├─
乳石发上冲头面及身体壮热(附论)
-
├─
乳石发烦渴(附论)
-
├─
乳石发烦闷(附论)
-
├─
乳石发目昏赤痛(附论)
-
├─
乳石发吐血衄血(附论)
-
├─
乳石发上气喘嗽(附论)
-
├─
乳石发痰饮呕逆(附论)
-
├─
乳石发霍乱转筋(附论)
-
├─
乳石发心腹痛噤(附论)
-
├─
乳石发心腹胀满(附论)
-
├─
乳石发痞结羸瘦(附论)
-
├─
乳石发寒热头痛(附论)
-
卷二百六十二 乳石门
-
├─
乳石发浮肿(附论)
-
├─
乳石发痈肿(附论)
-
├─
乳石发身体生疮(附论)
-
├─
乳石发口舌生疮(附论)
-
├─
乳石发两脚卒冷两胁腋卒热并口噤(附论)
-
├─
乳石发香港脚(附论)
-
├─
乳石发小便淋涩(附论)
-
├─
乳石发大小便不通(附论)
-
├─
乳石发下痢(附论)
-
├─
服乳石备饮常法(附论)
-
├─
乳石发诸药不治者(附论)
-
├─
乳石发浮肿(附论)
- 卷二百六十三 服饵门
-
卷二百六十四 服饵门
-
├─
神仙服饵
-
├─
神仙去三尸九虫(附论)
-
├─
神仙辟谷(附论)
-
├─
神仙服饵
- 二百六十五 服饵门
- 卷二百六十六 服饵门
- 卷二百六十七 诸汤香煎门
- 卷二百六十八 杂录门
- 卷二百七十二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三 诸疮肿门
-
├─
诸疔疮
-
├─
诸疔疮
- 卷二百七十四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五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六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七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八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九 诸疮肿门
- 卷二百八十 诸疮肿门
- 卷二百八十一 诸疮肿门
- 卷二百八十二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三 痈疽门
-
├─
诸痈疽
-
├─
诸痈疽
-
卷二百八十四 痈疽门
-
├─
诸痈疽
-
├─
诸痈疽
- 卷二百八十五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六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七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八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九 痈疽门
- 卷二百九十 痈疽门
- 卷二百九十一 瘰门
- 卷二百九十二 瘰门
- 卷二百九十三 瘰门
- 卷二百九十四 瘿瘤门
-
卷二百九十五 痔漏门
-
├─
诸痔
-
├─
诸痔
-
卷二百九十六 痔漏门
-
├─
诸痔
-
├─
诸痔
- 卷二百九十七 痔漏门
- 卷二百九十八 痔漏门
- 卷二百九十九 上部疮门
- 卷三百 上部疮门
- 卷三百一 下部疮门
- 卷三百二 金疮门
- 卷三百三 金疮门
- 卷三百四 刺疮门
-
卷三百五 杖疮门
-
├─
总论
-
├─
总论
- 卷三百六 诸虫兽伤门
- 卷三百七 诸虫兽伤门
- 卷三百八 诸虫兽伤门
- 卷三百九 折伤门
-
卷三百十 折伤门
-
├─
续筋(附论)
-
├─
续筋(附论)
-
卷三百十
-
├─
伤损止痛生肌(附论)
-
├─
伤损止痛生肌(附论)
- 卷三百十 伤损止痛生肌(附论)
-
卷三百十一 折伤门
-
├─
伤折疼痛(附论)
-
├─
伤折恶血不散(附论)
-
├─
伤折腹中瘀血(附论)
-
├─
伤折风肿(附论)
-
├─
头伤脑髓出(附论)
-
├─
坠堕致伤吐唾出血(附论)
-
├─
诸骨蹉跌(附论)
-
├─
伤折疼痛(附论)
-
卷三百十二 折伤门
-
├─
从高坠下(附论)
-
├─
坠车落马(附论)
-
├─
治诸伤折淋熨贴(附论)
-
├─
从高坠下(附论)
-
卷三百十三 膏药门
-
├─
总论
-
├─
总论
-
卷三百十四
-
├─
膏药门
-
├─
膏药门
-
卷三百十四 膏药门
-
├─
疮肿伤折方
-
├─
疮肿伤折方
-
卷三百十五
-
├─
膏药门
-
├─
膏药门
- 卷三百十五 膏药门
- 卷三百十六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十七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十八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十九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一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二 妇人诸疾门
-
├─
虚损
-
├─
虚损
- 卷三百二十三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四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五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六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七 妇人诸疾门
-
├─
杂病
-
├─
杂病
-
卷三百二十八 妇人诸疾门
-
├─
杂病
-
├─
杂病
-
卷三百二十九 妇人诸疾门
-
├─
崩中漏下
-
├─
崩中漏下
- 卷三百三十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一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二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三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四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五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六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七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八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九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一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二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三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四 妊娠诸疾门
-
├─
诸血
-
├─
坐月方位图并产妇须知法
-
├─
诸血
- 卷三百四十五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六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七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八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九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一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二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三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四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五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六 产难门
- 卷三百五十七 产难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