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
《巢氏病源·小儿利兼渴候》此是水谷利,津液枯竭,腑脏虚燥则引饮。若小便快者,利断,渴则止。
若小便涩,水不行于小肠,渗入肠胃,渴亦不止,利亦不断。凡如此者,皆身体浮肿,脾气弱,不能克水故也。亦必眼痛生障,小儿上焦本热,今又利,下焦虚,上焦热气转盛,热气熏肝故也。茅先生以为食伤脾胃所致,先用醒脾散、匀气散调,一日后,下调中饮(三方俱不乳食),夹乳香散(泻)、龙涎膏(渴)调理即愈。《千金》单捣冬瓜汁饮之。
《千金》治少小壮热,渴引饮下痢。
龙骨汤
龙骨甘草(炙)大黄赤石脂石膏桂心寒水石栝蒌根(各二两)上八味,治下筛。以酒水各五合煮散,合二沸,去滓,最儿大小服之。
《外台》
疗少小夏月药大下后,胃中虚热渴。
麦门冬(去心)甘草(炙。各四分)枳实(炙)黄芩人参(各三分)龙骨(六分)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温服。
《外台》榉皮饮子
疗小儿渴痢。
梁州榉皮(十二分)栝蒌茯苓(各八分)人参(六分)粟米(二分)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服,量大小与之。
《外台·刘氏》疗小儿痢渴不彻,肚胀不能食方诃梨勒皮(六分)桑叶(十分,炙、末)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分服之。亦治大人。
《子母秘录》小儿赤白痢渴,及得水吃,又呕逆方上,炙楮叶令香黄,以饮浆半升浸楮叶,使水绿色,然后去叶,以木瓜一个,切内叶汁中煮三二沸,去木瓜,使暖,细细服。渴停。
《圣惠》黄散
治小儿痢渴,心胸烦闷、不欲饮食。
黄(锉)麦门冬(去心,焙)黄芩(各三分)乌梅肉(三枚,微炒)龙骨(一两)白术黄连(微炒,去须。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黄芩散
治小儿痢渴不止。
黄芩诃梨勒(煨,用皮)樗株皮(各半两)栝蒌根黄连(去须)当归(锉、微炒。各三分)乌梅肉(一分,微炒)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治小儿痢渴,腹内疼痛不止。
当归(锉,微炒)黄连(微炒,去须)黄(锉。各三分)干姜(炮裂,锉)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龙骨散
治小儿痢渴,体热烦闷。
白龙骨(一两)胡黄连(半两)茯神人参(去芦头)茅根(锉)麦门冬(去心,焙。各三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蓝叶散
治小儿痢渴,烦热不止。
蓝叶(二分)赤茯苓(一分)赤石脂(一两)黄连(微炒,去须)冬瓜仁醋石榴皮(锉碎,微炒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更煎三两沸,不计时候,量大小,分减服之。
地榆散
治小儿痢渴,或下五色恶物,心神烦热不止。
地榆白茯苓黄柏(微炙,锉。各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黄连散
治小儿痢渴,烦热吃水不知足。
黄连(去须,微炒)牡蛎(烧为粉。各半两)乌梅肉(微炒)甘草(炙微赤,锉)诃梨勒(煨,用皮。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榉皮散
治小儿痢,渴不止。
榉株皮(一两)栝蒌根白茯苓(各三分)人参(半两,去芦头)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粟米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甘草散
治小儿痢,渴不止。
甘草(炙微赤,锉)乌梅肉(微炒。各一两)诃梨勒(二枚,煨,用皮)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黄芩丸
治小儿痢,渴不止,壮热腹痛。
黄芩栝蒌根黄连(去须,微炒)当归(锉,微炒。各三分)臭樗株皮(炙微黄,锉)诃梨勒(煨,用皮。各半两)乌梅肉(五枚,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太医局》人参散
调中和气,止呕逆,除烦渴,治昏困多睡,乳食减少,及伤寒时气,胃气不顺,吐利止后,躁渴不解。
人参(去芦头)白茯苓(去皮。各一两)木香甘草(炙,锉)藿香叶(各一分)干葛(锉,二两)上件为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七分,去滓放温服,不计时候。
《婴孺》子芩汤
治小儿大热,痢兼渴,憎寒。
子芩枳壳(炒)黄柏(各四分)石膏(十二分)竹叶(切,一升)榉皮(十分)人参(七分)上,以水五升,煮一升六合,七岁儿,为三服,四五岁儿,为四服,以次,量与之服。
栝蒌汤
治小儿有热不调,渴痢。
栝蒌知母茯苓(各八分)甘草黄柏(各四分)人参(六分)黄芩榉皮(各十分)上,以水五升,煮一升半,五六岁儿,为三服。
冬瓜汤
治小儿渴不止,痢不住。
冬瓜(切,八合)栝蒌(十二分)茯苓知母(各八分)麦门冬(五分,去心)粟米(二合半)上,水五升,煮一升四合,新布绞去滓,量儿与之。
〔张涣〕健胃散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制,炙香熟)川黄连肉豆蔻(各一两)缩砂仁干姜(炮)白术(炮)木香(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粟米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碧香丹
治小儿吐利后,大渴不止,不得眠睡,甚则成疳。
天竺黄龙骨不灰木(烧赤,放冷)赤石脂(各一两,为末)铁粉定粉铅白霜细蛤粉(各一两,并细研)上件,通拌匀,入麝香半两同研匀,滴水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粒至两粒。
用螺儿两个研细,沸汤浸,水沉极冷化下。大渴即与服,神验。
《宝鉴》竹茹丸
治小儿渴泻。
黄连(一两、好者,锉作块子、一一相似,茱萸一两,二味相和,滴蜜炒令黄赤色,去了茱萸)上件为末,薄糊为丸,如萝卜子大。每服十丸,竹茹煎饭饮吞下。
人参白扁豆散
人参白扁豆(去皮,炒熟)白术茯苓(各一两)罂粟子甘草(炙)山药(各半两)上为末。每用二钱,水一中盏,入姜二片,枣半个,同煎至七分,通口服。如腹疼痛,加紫苏煎。
小儿虚热,加薄荷同煎。
《吉氏家传》治五痢吃汤不彻,肚胀不食方诃子皮桑白皮(各六钱)上,水二升,煎三合服之。立瘥。
〔吉氏〕六神丸
治疳泻渴饮无度。
木香丁香豆蔻(以面裹。此三味入慢火煨,候面熟为度)使君子(去壳)诃子(去核。各半两)芦荟(一两)上件为末,枣肉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米饮吞下。
-
自序
- 集之一·初生门 证治通论
- 集之一·初生门 初生
- 集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 集之二·肝脏部
- 集之二·肝脏部 惊
- 集之二·肝脏部
- 集之二·肝脏部 痫
- 集之二·肝脏部
- 集之二·肝脏部 角弓反张
- 集之二·肝脏部
- 集之二·肝脏部 拘挛
- 集之二·肝脏部
- 集之二·肝脏部 眼目
- 集之二·肝脏部
-
集之三·心脏部一
-
├─
心
-
├─
心
- 集之三·心脏部一 发热
- 集之三·心脏部一
- 集之三·心脏部一 舌
- 集之三·心脏部一 诸失血证
- 集之三·心脏部一
- 集之三·心脏部一 汗
- 集之三·心脏部一
-
集之三·心脏部一 疮疡
-
├─
胎毒疮疡
-
├─
热毒疮疡
-
├─
丹毒
-
├─
胎毒发丹
-
├─
伤食发丹
-
├─
惊丹
-
├─
五色丹
-
├─
白丹
-
├─
赤丹
-
├─
黑丹
-
├─
天火丹
-
├─
鬼火丹
-
├─
野火丹
-
├─
家火丹
-
├─
殃火丹
-
├─
神火丹
-
├─
荧火丹
-
├─
朱田火丹
-
├─
天灶火丹
-
├─
废灶火丹
-
├─
尿灶火丹
-
├─
赤流
-
├─
身有赤处
-
├─
蛇缠丹
-
├─
土鬼丹
-
├─
骨火丹
-
├─
《颅囟经》二十二种丹证治
-
├─
赤白游肿
-
├─
丹入腹
-
├─
丹痛
-
├─
丹痒
-
├─
传丹杂方
-
├─
辨小儿欲发丹毒候
-
├─
禁忌
-
├─
禁法
-
├─
疔疮
-
├─
时毒
-
├─
流注
-
├─
天蛇毒
-
├─
天泡疮
-
├─
杨梅疮
-
├─
王烂疮
-
├─
浸淫疮
-
├─
红丝疮
-
├─
恶核瘰
-
├─
疮疥
-
├─
疹
-
├─
黄水粘疮
-
├─
头面疮
-
├─
眉炼疮
-
├─
耳疮
-
├─
口疮
-
├─
腮痈
-
├─
臂痈
-
├─
腋痈
-
├─
胁痈
-
├─
腹痈
-
├─
臀痈
-
├─
腿痈
-
├─
肺痈
-
├─
肠痈
-
├─
便毒
-
├─
囊痈
-
├─
脚冻疮
-
├─
汤火疮
-
├─
翻花疮
-
├─
多骨疽
-
├─
漏疮
-
├─
胎毒疮疡
-
集之四·心脏部二 痘疮上
-
├─
溯源
-
├─
预防
-
├─
运气
-
├─
疫疠
-
├─
辨疑似
-
├─
五脏见证
-
├─
部位
-
├─
脉候
-
├─
气血
-
├─
虚实
-
├─
阴阳
-
├─
阴阳
-
├─
阴阳
-
├─
形气
-
├─
形气
-
├─
轻重
-
├─
顺逆
-
├─
动静
-
├─
形色
-
├─
疏密
-
├─
老嫩
-
├─
干湿
-
├─
荣枯
-
├─
标本
-
├─
始终
-
├─
日数
-
├─
禁忌
-
├─
汗下
-
├─
证治大法
-
├─
初热证治
-
├─
初热吉凶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三朝生死
-
├─
溯源
- 集之五·心脏部三 痘疮(中)
- 集之六·心脏部四 痘疮(下)
- 集之七·脾脏部(上)
-
集之七·脾脏部(上) 吐泻
-
├─
夏秋治里
-
├─
冬春治表
-
├─
身热泻黄多渴为热宜凉剂
-
├─
肢冷泻青不渴为寒宜温药
-
├─
身温泻黄白似渴为寒热杂合病
-
├─
补虚
-
├─
除湿
-
├─
治痰
-
├─
宿食
-
├─
津液少
-
├─
心腹痛
-
├─
禁忌
-
├─
夏秋治里
- 集之七·脾脏部(上) 吐
- 集之七·脾脏部(上) 泻
- 集之七·脾脏部(上) 赤白痢
- 集之七·脾脏部(上) 泻痢兼证
- 集之七·脾脏部(上) 腹痛
- 集之七·脾脏部(上)
- 集之七·脾脏部(上) 水肿
- 集之八·脾脏部(下) 疳
-
集之八·脾脏部(下) 虚羸
-
├─
针灸
-
├─
针灸
- 集之八·脾脏部(下)
- 集之八·脾脏部(下) 宿食(食积寒热痢)
- 集之八·脾脏部(下)
- 集之八·脾脏部(下) 积
- 集之八·脾脏部(下) 渴
- 集之八·脾脏部(下) 黄胆
- 集之八·脾脏部(下)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咳嗽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咳嗽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喘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悲哭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喑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鼻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解颅囟陷囟填总论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齿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耳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
五软
-
├─
五软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五软
-
├─
天柱倒
-
├─
天柱倒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疟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客忤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疰病(尸疰蛊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