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疳
杨氏云∶由乳食不节,脾胃受伤所致也,或乳母恣食生冷肥腻,或乳儿过伤,或饭后与乳致吐,或乳多眠久则变为乳癖,腹胁结块,亦为奶疳。外证面黄身热,肚大脚弱,吐逆中满,乏力叫啼,水谷不消,泄下酸臭,合面困睡,减食吃泥是也。
钱氏,益黄散主之。杨氏,以灵脂丸,同益黄散主之。薛氏,用四味肥儿丸以治疳,五味异功散以生土。曾氏,调脾用参苓白术散(不乳食)。
益黄散
(见脾)
四味肥儿丸
治呕吐不食,腹胀成疳,或作泻不止,或食积脾疳,目生云翳,口舌生疮,牙龈腐烂,发热瘦怯,遍身生疮。又治小便澄白,腹大青筋,一切疳证。
黄连(炒)芜荑神曲麦芽(炒。各等分)上为末,水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白滚汤送下。
灵脂丸
治脾疳,食疳。
白豆蔻仁麦(炒)五灵脂缩砂仁蓬术(煨)青皮(去穣)橘红使君子(焙)虾蟆(炙焦。各二钱)上为末,米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米汤下。
神效换肌丸
川黄连(炒)鳖甲(酒炙)肉豆蔻(煨)使君子(面裹煨)神曲(炒)麦芽(炒。各半两)诃子肉(二钱半)麝香(五分)上为末,糊丸芥子大。米汤下。
〔张涣〕
木香煎
治食疳,不知饥饱,积滞内停,腹大脚细,下痢无度。
南木香(锉)肉豆蔻(去壳。各一两)干蟾(二个,酥炙)胡黄连使君子(去壳)五灵脂(各一两。
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巴豆(七个,去皮心膜,纸裹出油,细研)麝香(一分,细研)上件同拌匀,滴水于石臼中捣一二百下,和如黍米大。每服二粒至三粒,温生姜汤下,乳食后,看儿大小加减。
槟榔丹
能食不生肌肉,宜常服。
槟榔(面裹,炮面干为度)木香胡黄连(各一两)代赭石(一分,研。以上各捣罗为细末,次用)香墨(烧存性,细研)麝香(研细。各一分)上件通拌匀,糯米饮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橘皮汤下,食后,量儿大小加减。
肉豆蔻丹
肌瘦挟积,常服尤佳。
肉豆蔻(去壳)使君子(去壳)青橘皮(炒黄。各一两)牵牛子(炒黄,一分。以上捣罗为细末,次入)芦荟(一分,研)麝香(一钱,研)上件一处拌匀,用糯米饮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生姜汤下,食后,量儿大小加减。
《圣惠》
木香丸
治小儿食疳,腹中多痛,大肠或痢,鼻痒干瘦,时有体热。
木香胡黄连蟾头(炙令焦黄)麝香芦荟青黛雄黄(各细研)香墨熊胆(各一分)使君子(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诃梨勒丸
治小儿食疳,水谷不消,心腹胀满,好吃泥土,肌体瘦弱。
诃梨勒皮(三分)肉豆蔻(一枚,去壳)青黛麝香芦荟朱砂(各细研)熊胆(研入。各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用酒煮粳米饭和丸,如黍粒大。每服以粥饮下三丸,日二服,量儿大小,增减服之。
桃花散
治小儿食疳,腹胀。
桃花(一分)干蟾(涂酥炙令黄)肉豆蔻(去壳)青黛(细研)赤芍药紫笋茶(各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粥饮调下半钱,看儿大小,临时加减。
《孔氏家传》治小儿脾疳方胡黄连使君子五味子槟榔(各一钱)南木香(半钱)上为末,粟饭、丸如绿豆大。饭内、与五七丸,日三服。
大胡黄连丸
(钱氏)治一切惊疳,腹胀虫动,好吃泥土生米,不思饮食,多睡吼,脏腑或泻或秘,肌肤黄瘦,毛焦发黄,饮水五心烦热。能杀虫进饮食,兼治疮癣,常服不泻痢。(,泥如切,饮呕声)胡黄连黄连苦楝子(各一两)白芜荑(去扇、半两,秋初三钱)干蟾头(烧,存性,研,一分)麝香(另研,一钱)青黛(另研,一钱半)芦荟(另研,一分)上,先将前四味为细末,猪胆汁、和为剂,每一丸如胡桃大,入巴豆仁一枚置其中,用油单纸一重裹之,同米一升许,蒸米熟为度,入后四味为丸,少入面糊、丸如麻子大。与十丸或十五丸,清米饮下,食后临卧,日三服。
大芜荑汤
又名
治黄胆,土色(为热,为湿)当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知黄色为躁,胃经中大热),发黄脱落(知膀胱,肾俱受土邪,乃湿热之证),鼻下断作疮者(土逆行,营气伏火也),能乳者(胃中有热故也),喜食土者(胃气不足),面色黑者(为寒为痹),大便青(属寒)褐色,血黑色(热蓄血中)间黄色(肠胃有热),治法当滋营润燥,内除寒热,外致津液。
山栀黄连麻黄羌活柴胡茯苓(各三分)黄柏甘草(炙。各二分)大芜荑白术(各五分)防风(一分)当归(四分)上件,锉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
治小儿脾疳面黄多睡手足浮肿方桑白皮(焙)汉防己(焙)人参茯苓胡黄连(炮)麝香(各一分)上为末,炼蜜丸,如麻子大。用米饮下五丸,一日二服。(庄氏第十候用此方)〔庄氏〕第二候脚细肚高,胸前骨生,爱吃泥土酸咸,日久通身黄,时时吐逆下痢,腹内疼痛,是脾疳,宜服。
虎睛(一对,焙)牛黄朱砂麝香(各一分)桔梗(半两,煨)上为末,炼蜜丸。生姜汤下三丸至五丸。
治小儿脾疳泻血肚大气喘方丁香白术龙脑干蝎胡黄连夜明砂(炒。各一分)上为末,软饭丸,米粒大。芜荑汤下。
治小儿通身黄瘦,大小便结涩,脾所召也。
汉防己(炒)甘草(炙。各一两)桑白皮木通木香(各半两)槟榔(一个)胡黄连(一分)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七分盏,生姜少许,煎至五六分,分温二服。(庄氏第十五候用此方)治小儿疳气,进饮食。
黄散
黄五味子浓朴(姜汁炙)白术苍术芍药甘草(炙)陈橘皮干姜干蝎当归(各一两)木瓜(二两)上为末。每服半钱,米饮调下。
〔丹〕小儿吃泥。
茯苓甘草白术上为散。煎服。〔经〕治小儿吃泥及KT肚。
腻粉一分,用沙糖搜丸如麻子大。空心米饮下一丸,泻出土,瘥。(KT如掌切胀也)〔庄氏〕第十九候爱餐生米面炭砖瓦,是脾胃疳。
芦荟丸
(治小儿惊风五疳)芦荟胡黄连牛黄天竺黄草龙胆茯苓(各半两)龙脑麝香人参川大黄雄黄(各一分)生犀(屑,二分)上为末,炼蜜丸,绿豆大。每服三丸,薄荷汤下,温酒亦得,化下亦无妨。
小儿脾疳常吃泥土,日久遍身通黄,医人不识,或呼为阴黄,宜服
虎睛丸
虎睛(一个)牛黄(二钱)桔梗麝香胡黄连(各一钱)上件为末,炼蜜为丸,麻子大。每服三丸,食前米饮下,日二服。
-
自序
- 集之一·初生门 证治通论
- 集之一·初生门 初生
- 集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 集之二·肝脏部
- 集之二·肝脏部 惊
- 集之二·肝脏部
- 集之二·肝脏部 痫
- 集之二·肝脏部
- 集之二·肝脏部 角弓反张
- 集之二·肝脏部
- 集之二·肝脏部 拘挛
- 集之二·肝脏部
- 集之二·肝脏部 眼目
- 集之二·肝脏部
-
集之三·心脏部一
-
├─
心
-
├─
心
- 集之三·心脏部一 发热
- 集之三·心脏部一
- 集之三·心脏部一 舌
- 集之三·心脏部一 诸失血证
- 集之三·心脏部一
- 集之三·心脏部一 汗
- 集之三·心脏部一
-
集之三·心脏部一 疮疡
-
├─
胎毒疮疡
-
├─
热毒疮疡
-
├─
丹毒
-
├─
胎毒发丹
-
├─
伤食发丹
-
├─
惊丹
-
├─
五色丹
-
├─
白丹
-
├─
赤丹
-
├─
黑丹
-
├─
天火丹
-
├─
鬼火丹
-
├─
野火丹
-
├─
家火丹
-
├─
殃火丹
-
├─
神火丹
-
├─
荧火丹
-
├─
朱田火丹
-
├─
天灶火丹
-
├─
废灶火丹
-
├─
尿灶火丹
-
├─
赤流
-
├─
身有赤处
-
├─
蛇缠丹
-
├─
土鬼丹
-
├─
骨火丹
-
├─
《颅囟经》二十二种丹证治
-
├─
赤白游肿
-
├─
丹入腹
-
├─
丹痛
-
├─
丹痒
-
├─
传丹杂方
-
├─
辨小儿欲发丹毒候
-
├─
禁忌
-
├─
禁法
-
├─
疔疮
-
├─
时毒
-
├─
流注
-
├─
天蛇毒
-
├─
天泡疮
-
├─
杨梅疮
-
├─
王烂疮
-
├─
浸淫疮
-
├─
红丝疮
-
├─
恶核瘰
-
├─
疮疥
-
├─
疹
-
├─
黄水粘疮
-
├─
头面疮
-
├─
眉炼疮
-
├─
耳疮
-
├─
口疮
-
├─
腮痈
-
├─
臂痈
-
├─
腋痈
-
├─
胁痈
-
├─
腹痈
-
├─
臀痈
-
├─
腿痈
-
├─
肺痈
-
├─
肠痈
-
├─
便毒
-
├─
囊痈
-
├─
脚冻疮
-
├─
汤火疮
-
├─
翻花疮
-
├─
多骨疽
-
├─
漏疮
-
├─
胎毒疮疡
-
集之四·心脏部二 痘疮上
-
├─
溯源
-
├─
预防
-
├─
运气
-
├─
疫疠
-
├─
辨疑似
-
├─
五脏见证
-
├─
部位
-
├─
脉候
-
├─
气血
-
├─
虚实
-
├─
阴阳
-
├─
阴阳
-
├─
阴阳
-
├─
形气
-
├─
形气
-
├─
轻重
-
├─
顺逆
-
├─
动静
-
├─
形色
-
├─
疏密
-
├─
老嫩
-
├─
干湿
-
├─
荣枯
-
├─
标本
-
├─
始终
-
├─
日数
-
├─
禁忌
-
├─
汗下
-
├─
证治大法
-
├─
初热证治
-
├─
初热吉凶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三朝生死
-
├─
溯源
- 集之五·心脏部三 痘疮(中)
- 集之六·心脏部四 痘疮(下)
- 集之七·脾脏部(上)
-
集之七·脾脏部(上) 吐泻
-
├─
夏秋治里
-
├─
冬春治表
-
├─
身热泻黄多渴为热宜凉剂
-
├─
肢冷泻青不渴为寒宜温药
-
├─
身温泻黄白似渴为寒热杂合病
-
├─
补虚
-
├─
除湿
-
├─
治痰
-
├─
宿食
-
├─
津液少
-
├─
心腹痛
-
├─
禁忌
-
├─
夏秋治里
- 集之七·脾脏部(上) 吐
- 集之七·脾脏部(上) 泻
- 集之七·脾脏部(上) 赤白痢
- 集之七·脾脏部(上) 泻痢兼证
- 集之七·脾脏部(上) 腹痛
- 集之七·脾脏部(上)
- 集之七·脾脏部(上) 水肿
- 集之八·脾脏部(下) 疳
-
集之八·脾脏部(下) 虚羸
-
├─
针灸
-
├─
针灸
- 集之八·脾脏部(下)
- 集之八·脾脏部(下) 宿食(食积寒热痢)
- 集之八·脾脏部(下)
- 集之八·脾脏部(下) 积
- 集之八·脾脏部(下) 渴
- 集之八·脾脏部(下) 黄胆
- 集之八·脾脏部(下)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咳嗽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咳嗽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喘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悲哭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喑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鼻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解颅囟陷囟填总论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齿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耳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
五软
-
├─
五软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五软
-
├─
天柱倒
-
├─
天柱倒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疟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客忤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疰病(尸疰蛊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