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痢疾
本病为常见肠道传染病。临床以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为主证。一般分为湿热痢、寒湿痢、噤口痢、休息痢等。
主证:湿热痢主证为腹痛、下痢赤白、里急后重,并兼见肛门灼热、尿短赤、脉滑数、苔黄腻或恶寒发热、心烦口渴等。寒湿痢则下痢粘白冻、喜暖畏寒、胸脘痞闷、口淡不渴、苔白腻、脉濡缓或迟。噤口痢主证为痢下赤白饮食不进,食则呕恶。休息痢则久延不愈,屡发屡息,或轻或重,发则下痢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休止则大便时干时稀。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偏寒者加灸;久痢宜兼顾脾肾。
处方:合谷
、 天枢、 上巨虚(或 足三里)。湿热痢加 曲池、 内庭;寒湿痢加 中脘、 气海;噤口痢加中脘、内庭;休息痢兼用 脾俞、 胃俞、 关元、 肾俞。针灸学
-
绪 言
-
第一章 经络总论
-
├─
一、经络的组成和作用
-
├─
二、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
├─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
├─
一、经络的组成和作用
-
第二章 腧穴总论
-
├─
一、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
-
├─
二、腧穴的作用
-
├─
三、特定穴的意义和特点
-
├─
四、腧穴的定位
-
├─
一、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
-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
├─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共11穴)
-
├─
十二经脉 二、手阳明大肠经(共20穴)
-
├─
十二经脉 三、足阳明胃经(共45穴)
-
├─
十二经脉 四、足太阴脾经(共21穴)
-
├─
十二经脉 五、手少阴心经(共9穴)
-
├─
十二经脉 六、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
-
├─
十二经脉 七、足太阳膀胱经(共67穴)
-
├─
十二经脉 八、足少阴肾经(共27穴)
-
├─
十二经脉 九、手厥阴心包经(共9穴)
-
├─
十二经脉 十、手少阳三焦经(共23穴)
-
├─
十二经脉 十一、足少阳胆经(共44穴)
-
├─
十二经脉 十二、足厥阴肝经(共14穴)
-
├─
奇经八脉 一、督脉(共28穴)
-
├─
奇经八脉 二、任脉(共24穴)
-
├─
奇经八脉 三、冲脉
-
├─
奇经八脉 四、带脉
-
├─
奇经八脉 五、阴维脉
-
├─
奇经八脉 六、阳维脉
-
├─
奇经八脉 七、阴跷脉
-
├─
奇经八脉 八、阳跷脉
-
├─
十五络脉
-
├─
奇穴 一、头颈部穴
-
├─
奇穴 二、胸腹部穴
-
├─
奇穴 三、背部穴
-
├─
奇穴 四、上肢穴
-
├─
奇穴 五、下肢穴
-
├─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共11穴)
- 第四章 刺灸法
- 第五章 其他疗法
- 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