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橘皮丸
下气治风虚支满,膀胱虚冷,气上冲肺息奔,令咽喉气闷往来方。
海藻 橘皮 白前(各三分) 杏仁 茯苓 芍药 桂心(各五分) 苏子(五合) 枣肉 桑白皮 昆布(各二两) 吴萸 人参 白术 葶苈(各一两)
上十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二,加至十五丸,以小便利为度。
治气上方∶ 砂 细辛
牛膝(等分)上三味为末,气发酒服方寸匕,后三日忌酒,余禁如药法。
治上气方∶
上酥(一升) 独头蒜(五颗)
上二味先以酥煎蒜,蒜黄出之,用生姜汁一合,共煎令熟,空腹温服一方寸匕。
治上气呕吐方∶
芥子二升为末蜜丸,寅时以井花水服如梧子七丸,日二。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可酒浸服并治脐下绞痛。
治劳气方∶
小芥子三升捣末,绢袋盛酒三斗浸,密封七日,去滓,温服半升,渐至一升半,得力更合,忌如药法。
治上气三十年不瘥方∶
大枣 杏仁(各百枚) 豉(一百二十粒) 川椒(二百粒)
上四味先捣杏仁、豉令熟,后纳枣、椒更捣,为丸如枣核大,含稍稍咽之,日三夜一。
治积年上气不瘥垂死者方∶
上二味各捣等分,以七月七日神醋拌令相着,夜勿食,空腹服二方寸匕,须臾拾针,两食间以冷浆白粥二匕止之,隔日一服,永瘥。四十日内,得煮饭汁作芜菁羹食之,以外一切禁断。
下气方∶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又方 大枣(十四枚) 紫苏茎叶(切一升)
上二味以酒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水煮亦得。一方加橘皮半两。(《肘后》无枣用治气方∶
桃皮二斤,去黄者 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瘥止。
又方 驴脂二合,酒服,日二,瘥止。
又方 黄牛乳二升,煎取一升,和生乳一升,空腹服之,日二。
又方 驴乳初服三合,三日后服五合,后至七合,七日后至一升。忌葵菜、猪鱼油等又方 尿,空腹服,百日即止。治一切病。
又方 乌牛尿,空腹服,日再,至三升止。
补气虚逆方∶
大枣(三升) 甘皮(去脉 十具) 干姜(二两) 地黄(八两)
上四味治,下筛,酒四升渍枣三宿,漉出枣取酒为炊汁,将枣纳甑中微火蒸,令枣膏入釜中酒里,煎酒令至二升许,候枣只存皮核乃止火贮器中,将前散及热下搅令调,大略与糖相似,酒服二合,日再。此方非只补气,亦通治一切短气,并形骸羸瘦神良。
大补气方∶
地黄(五两) 秦椒 甘草(各一两) 骨皮 干姜 昆布(各四两) 白术 桂心 人参浓朴 海藻(各三两) 羊肾(一具去膏) 羊肚(一具去膏治如食法)
上十三味治,下筛,纳羊肚中,合肾缝塞肚口,蒸极熟为度,乘热,木臼合捣取肚、肾与药为一处,曝干更捣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
-
《备急千金要方》序
- 卷一 诸论
-
卷二 妇人方上
- ├─ 求子第一
- ├─ 妊娠恶阻第二
- ├─ 养胎第三
-
├─
妊娠诸病第四
-
├─
第一 胎动及数堕胎(方六首 灸法一首)##
-
├─
第二 漏胞(方四首)##
-
├─
第三 子烦(方二首)##
-
├─
第四 心腹腰痛及胀满方(二十首)##
-
├─
第五 伤寒(方一十六首)##
-
├─
第六 疟病(方二首)##
-
├─
第七 下血(方十一首)##
-
├─
鹿第八 小便病(方十五首 灸法一首)##
-
├─
第九 下痢(方八首 灸法一首)##
-
├─
第十 水肿(方五首)##
-
├─
第一 胎动及数堕胎(方六首 灸法一首)##
-
├─
产难第五
-
├─
羚羊角散
-
├─
羚羊角散
-
├─
子死腹中第六
-
├─
真珠汤
-
├─
真珠汤
-
├─
逆生第七
-
├─
胞胎不出第八
-
├─
牛膝汤
-
├─
牛膝汤
- ├─ 下乳第九
- 卷三 妇人方中(凡八类)
-
卷四 妇人方下(凡四类)##
- ├─ 补益第十八
- ├─ 月水不通第十九
- ├─ 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二十
- ├─ 月经不调第二十一
- 卷五 上少小婴孺方上(凡五类)##
- 卷五 下少小婴孺方下(凡四类)
- 卷六 上七窍病上
- 卷七 风毒香港脚方(凡五类)
- 卷八 治诸风方(凡八类)
- 卷九 伤寒方上(凡九类)
- 卷十 伤寒方下(凡七类)
- 卷十一 肝脏
- 卷十二 胆腑方(凡七类)
- 卷十三 心脏方(凡八类)
- 卷十四 小肠腑方(凡七类)
- 卷十五 脾脏方(凡十类)
- 卷十六 胃腑方(凡十类)
- 卷十七 肺脏方(凡八类)
- 卷十八 大肠腑方(凡七类)
-
卷十九 肾脏方(凡八类)
-
├─
肾脏脉论第一
- ├─ 肾虚实第二
- ├─ 肾劳第三
- ├─ 精极第四
- ├─ 骨极第五
-
├─
骨虚实第六
-
├─
虎骨酒
-
├─
虎骨酒
- ├─ 腰痛第七
-
├─
补肾第八
-
├─
建中汤
-
├─
小建中汤
-
├─
黄建中汤
-
├─
前胡建中汤
-
├─
乐令建中汤
-
├─
黄汤
-
├─
大建中汤
-
├─
肾沥汤
-
├─
增损肾沥汤
-
├─
五补汤
-
├─
凝唾汤
-
├─
补汤方
-
├─
人参汤
-
├─
内补散
-
├─
石斛散
-
├─
肾沥散
-
├─
薯蓣散
-
├─
钟乳散
-
├─
寒食钟乳散
-
├─
地黄散
-
├─
三石散
-
├─
石苇丸
-
├─
五补丸
-
├─
无比薯蓣丸
-
├─
大薯蓣丸
-
├─
八味肾气丸
-
├─
肾气丸
-
├─
神化丸
-
├─
三仁九子丸
-
├─
填骨丸
-
├─
通明丸
-
├─
补虚益精大通丸
-
├─
赤石脂丸
-
├─
鹿角丸
-
├─
苁蓉丸
-
├─
干地黄丸
-
├─
覆盆子丸
-
├─
补益方
-
├─
曲囊丸
-
├─
磁石酒
-
├─
石英煎
-
├─
麋角丸方
-
├─
建中汤
-
├─
肾脏脉论第一
- 卷二十 膀胱腑方(凡七类)
- 卷二十一 消渴淋闭方(凡四类)
- 卷二十二 痈肿毒方(凡六类)
- 卷二十三 痔漏方(凡五类)
- 卷二十四 解毒杂治方(凡八类)
- 卷二十五 备急方(凡四类)
- 卷二十六 食治方(凡五类)
- 卷二十七 养性(凡八类)
-
卷二十八 脉法(凡十六类)
-
├─
平脉大法第一
-
├─
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
-
├─
指下形状第三
-
├─
五脏脉所属第四
-
├─
分别病形状第五
-
├─
三关主对法第六
-
├─
五脏积聚第七
-
├─
阴阳表里虚实第八
-
├─
何时得病第九
-
├─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十
-
├─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十一
-
├─
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
-
├─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十三
-
├─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十四
-
├─
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
-
├─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十六
-
├─
平脉大法第一
-
卷二十九 针灸上(凡七类)
-
├─
明堂三人图第一
-
├─
手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二(上)
-
├─
足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二(下)
-
├─
针灸禁忌法第三
-
├─
五脏六腑变化旁通诀第四
-
├─
用针略例第五
-
├─
灸例第六
-
├─
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
├─
明堂三人图第一
- 卷三十 针灸下(凡八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