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方剂 / 五苓散

    五苓散

    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配伍
    猪苓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去皮)十八铢(9g)、 泽泻一两六铢(15g)、 白术十八铢(9g)、 茯苓十八铢(9g)、 桂枝(去皮)半两(6g)
  • 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小便不利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头痛微热, 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 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 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现常用于治疗急 慢性肾炎、水肿、 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 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停者。
  • 运用
    若水肿兼有表证者,可与 越婢汤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合用;水湿壅盛者,可与五皮散合用;泄泻偏于热者,须去桂枝,可加 车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热。
  • 方解

    本方主治病症虽多,但其病机均为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在《伤寒论》中原治蓄水证,乃由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腑,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太阳表邪未解,故头痛微热;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水蓄不化,郁遏阳气,气不化津,津液不得上承于口,故渴欲饮水;其人本有水蓄下焦,饮入之水不得输布而上逆,致水入即吐,故此又称“水逆证";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为水肿;水湿之邪,下注大肠,则为泄泻;水湿稽留肠胃,升降失常,清浊相干,则为霍乱吐泻;水饮停于下焦,水气内动,则脐下动悸;水饮上犯,阻遏清阳,则吐涎沫而头眩;水饮凌肺,肺气不利,则短气而咳。治宜利水渗湿为主,兼以温阳化气之法。方中重用泽泻为君,以其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力。白术、茯苓相须,佐以白术健脾以运化水湿。《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的气化有赖于阳气的蒸腾,故方中又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伤寒论》示人服后当饮暖水,以助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说明
    本方为利水化气之剂。临床应用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出处

其他来源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五苓散

组成 泽泻(三钱),猪苓、茯苓、白术,各二钱。官桂(去皮.一钱)。
用法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功用 治发汗后,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渴欲饮水,脉浮,小便不利者。
出处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苓散

组成 泽泻二十五两,白术、猪苓(去皮)、赤茯苓(去皮),各十五两。肉桂(去粗皮)十两。
制备

上为细末。

用法 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计时候,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又治瘀热在里,身发黄疸,浓煎茵陈蒿汤调下,食前服之。疸病发渴,及中暑引饮,亦可用水调服之。小儿加白术末少许服之。如发虚热,加绵黄、人参末少许服之。
功用 治伤寒、温热病,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者,宜服之。又治霍乱吐利,躁渴引饮。
出处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五苓散

组成 泽泻(二钱半) 肉桂(一两) 赤茯苓(一两半) 猪苓(一两半)
制备

上为细末。

用法 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不拘时服。
功用 治中暑烦渴,身热头痛,霍乱吐泻,小便赤色,心神恍惚。
提示 一方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
出处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