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伍
-
功用
-
运用
-
方解
本方所治诸证皆由脾胃虚寒,升降失常所致。本方证治广泛,但总属脾胃虚寒。一则失于温煦,症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或胸痹证;二则运化失常,症见腹满食少;三则升降失常,症见呕吐下利;四则摄纳无权,症见阳虚失血,或病后喜唾涎沫等。舌淡苔白润,口不渴,脉沉细或沉迟无力皆为虚寒之象。治宜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方中以干姜为君,大辛大热,温中祛寒,扶阳抑阴,为振奋脾阳之要药。以人参之补,益气健脾,以复运化,为臣药。君臣相配,温养中焦脾胃阳气,以复运化、统摄、升降之能。以白术之燥,健脾燥湿,防脾虚生湿,为佐药。以炙甘草之和,益气和中,为使药。四药相配,一温一补一燥,使脾胃阳气振奋,寒邪祛除,则运化升降功能恢复诸证自愈。本方在《金匮要略》中作汤剂,称“人参汤”。理中丸
方后亦有“然不及汤”四字。盖汤剂较丸剂作用力强而迅速,临床可视病情之缓急酌定使用剂型。 -
说明
-
出处
其他来源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理中丸 |
|
组成 | 人参、白术、干姜(炮)、甘草(炙),各二两。[一方加炮过附子一两] |
---|---|
制备 |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八十丸,米饮汤送下,食前服。 |
功用 | 治中寒腹痛。 |
出处 |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
《博济方》卷二:理中丸 |
|
组成 | 阿魏7.5克(白面10克,醋和饼子,炙令黄熟)荆三棱(煨)蓬莪术(煨)甘草(炙)青陈皮(去白)陈皮(去瓤)干姜(炮)官桂(去皮)干木瓜 白术各30克 |
---|---|
制备 | |
用法 | 每服1丸,嚼破,煎生姜、木瓜、盐汤下。若妇人血脏气攻刺,即用炒当归、生姜汤嚼下1丸。 |
功用 | 治一切冷气攻刺疼痛,心腹胀满,胃冷吐逆,脐腹撮痛。 |
出处 | 《博济方》卷二 |
《普济方》卷二○八引《澹寮方》:理中丸 |
|
组成 | 人参1两,干姜(煨)1两,白术(炒)1两,甘草(炙)半两。 |
---|---|
制备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
用法 | 每服1丸,生姜汤嚼下。 |
功用 | 泄泻。 |
出处 | 《普济方》卷二○八引《澹寮方》 |
《古今医鉴》卷五:理中丸 |
|
组成 | 人参1钱,干姜(炒)1钱,茯苓1钱,甘草(炙)1钱。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钱。 |
用法 | 取1丸细嚼,淡姜汤送下。 |
功用 | 转筋霍乱,上吐下利,心腹疼痛,及干霍乱,并真阴症,手足厥冷。 |
提示 | 忌食米汤。 |
出处 | 《古今医鉴》卷五 |
《春脚集》卷四:理中丸 |
|
组成 | 官栋参2钱(去芦),漂白术2钱(土炒),干姜炭1钱5分,炙甘草1钱。 |
---|---|
制备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5分重。 |
用法 | 每服或1-3丸,用大红枣去核、蒂,水煎汤,放凉调服。 |
功用 | 小儿脾虚,中寒面青,腹痛寒呕寒泻,四肢厥冷,一切虚寒者。 |
出处 | 《春脚集》卷四 |
《育婴秘诀》卷一:理中丸 |
|
组成 | 山楂肉5钱,神曲(炒)3两,半夏(汤泡)3两,白茯苓1两,陈皮(去白)1两,莱菔子(炒)1两,连翘1两,发糵面(炒)1两。 |
---|---|
制备 | 上为细末,别用生神曲5两,入生姜汁1小盏,水调打糊为丸。 |
用法 | 每服白汤或清水饮送下。 |
功用 | 饮食所伤,胸腹饱闷不安,或腹中有食积痞块。 |
提示 | 脾胃虚者勿服。 |
出处 | 《育婴秘诀》卷一 |
《普济方》卷三六一:理中丸 |
|
组成 | 人参、干姜(炮)、白术、甘草(炙)各等分。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
用法 | 每服1丸,水1盏,加大枣1个(擘破),同煎至半盏,分3次温服。 |
功用 | 温中止痛。主小儿胎寒,腹痛躽啼。 |
出处 | 《普济方》卷三六一 |
《直指》卷八:理中丸 |
|
组成 | 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炙)各等分。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
用法 | 每服1丸,加炒阿胶、五味子煎服。 |
功用 | 补肺,止寒嗽。主 |
出处 | 《直指》卷八 |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理中丸 |
|
组成 | 高良姜(锉)1两,白术1两,桂(去粗皮)半两,甘草(炙)半两。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
用法 | 每服1丸,浓煎橘皮汤化下,不拘时候。 |
功用 | 霍乱吐泻,心腹疼痛。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
《外台》卷六引《延年秘录》:理中丸 |
|
组成 | 白术2两,干姜2两(炮),人参2两,甘草2两(炙),大麦糵2两(炒黄)。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15丸,饮送下,1日2次,稍加至20丸。 |
功用 | 霍乱吐利,宿食不消。 |
提示 | 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
出处 | 《外台》卷六引《延年秘录》 |
《千金翼》卷十八:理中丸 |
|
组成 | 人参1两,白术1两,干姜1两,甘草(炙)1两。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
用法 | 本方方名,《妇人良方》引作“加减理中丸”。吐多痢少者,取枳实3枚(炙,4破),水3升,煮取1升和1丸服之;吐少痢多者,加干姜1累;吐痢干呕者,取半夏半两(洗去滑),水2升,煮取1升和1丸服之;若体疼痛不可堪者,水3升,煮大枣3个,取1升和1丸服之;若吐痢大极转筋者,以韭汁洗腹肾,从胸至足踝,勿逆,即止;若体冷微汗,腹中寒,取附子1枚(炮,去皮,四破),以水2升,煮1升和1丸服。吐痢悉止,脉不出体犹冷者,可服诸汤补之。 |
功用 | 霍乱。 |
出处 | 《千金翼》卷十八 |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理中丸 |
|
组成 | 人参8分,白术8分,甘草8分(炙),干姜6分,高良姜8分,桂心6分。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30丸,空腹以饮送下,1日2次。渐加至40丸,老小以意加减。 |
功用 | 冷热不调,霍乱吐痢,宿食不消。 |
提示 | 忌生冷、油腻、生葱、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
出处 |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
《博济》卷二:理中丸 |
|
组成 | 阿魏1分(用白面两匙,醋和作饼子,炙令黄熟),荆三棱(煨)1两,蓬莪术(煨)1两,甘草(炙)1两,青陈皮(去白)1两,陈皮(去瓤)1两,干姜(炮)1两,官桂(去皮)1两,干木瓜1两,白术1两。 |
---|---|
制备 | 上为末,用面糊为丸,如樱桃大,以好朱砂为衣。 |
用法 | 每服1丸,嚼破,煎生姜、木瓜盐汤送下。如妇人血脏气攻刺,用炒当归、生姜汤嚼下1丸。 |
功用 | 冷气攻刺疼痛,心腹胀满,胃冷吐逆,脐腹撮痛。 |
出处 | 《博济》卷二 |
《圣惠》卷四十七:理中丸 |
|
组成 | 人参1两(去芦头),干姜1两(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1两。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
用法 | 每服1丸,粥饮化下,不拘时候。 |
功用 | 霍乱,或吐或泻,口干大渴,头疼体痛。 |
出处 | 《圣惠》卷四十七 |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理中丸 |
|
组成 | 人参、甘草、白术(炒)各等分。 |
---|---|
制备 | 上为末,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50丸,白汤送下。 |
功用 | 中气虚热,口舌生疮,不喜冷饮,肢体倦怠,饮食少思。 |
出处 |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