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伍
-
功用
-
运用
-
方解
伤寒之邪传入于里,化而为热,与水相搏,遂成水热互结,热伤阴津之证。水热互结,气化不利,热灼阴津,津不上承,故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阴虚生热,内扰心神,则心烦不寐;水气上逆于肺则为咳嗽,流于胃脘则为呕恶,注于大肠则为下利;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为里热阴虚之征。治宜利水清热养阴。方中以猪苓为君,取其归肾、膀胱经,专以淡渗利水。臣以泽泻、茯苓之甘淡,益猪苓利水渗湿之力,且泽泻性寒兼可泄热,茯苓尚可健脾以助运湿。佐入滑石之甘寒,利水、清热两彰其功;阿胶滋阴润燥
,既益已伤之阴,又防诸药渗利重伤阴血。五药合方,利水渗湿为主,清热养阴为辅,体现了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湿的配伍特点。水湿去,邪热清,阴津复,诸症自除。 -
说明因本方为渗利之剂,若 内热 盛,汗出多而渴者忌用。
-
出处
其他来源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猪苓汤 |
|
组成 | 猪苓、茯苓、阿胶、泽泻、滑石,各二钱半。 |
---|---|
用法 |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
功用 | 治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或下利,咳而呕,心烦不眠者。 |
出处 |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