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伍
-
功用
-
运用
-
方解
-
说明
-
出处《瑞竹堂经验方》卷四
其他来源
《医方类聚》卷二三五引《济生》:八珍散 |
|
组成 | 人参1两,石菖蒲1两,生地黄(酒蒸焙)1两,川芎1两,朱砂(别研)半两,防风(去芦)半两,细辛(洗净)1钱,甘草(炙)半两。 |
---|---|
制备 | 上为细末。 |
用法 | 八珍汤(《寿世保元》卷七)。 |
功用 | 产后败血停蓄,上干于心,心气闭塞,舌强不语,产后痰迷心窍,言语不正,状如癫狂。 |
出处 | 《医方类聚》卷二三五引《济生》 |
《普济方》卷三三六引《孟氏诜诜方》:八珍散 |
|
组成 | 人参1两,白术1两,粟米(微炒)1两,白茯苓1两,厚朴(姜制)1两,益智1两,黄芪2两,甘草半两。 |
---|---|
制备 | 上为散。 |
用法 | 每服3钱,加生姜3片,枣子4个,同煎至8分,空心服。 |
功用 | 妇人无子,思虑过多,伤损脾气,脾虚则不能制水,漏下五色,或只常下黄白水。 |
出处 | 《普济方》卷三三六引《孟氏诜诜方》 |
《瑞竹堂方》卷四:八珍散 |
|
组成 | 当归(去芦)1两,川芎1两,熟地黄1两,白芍药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 |
---|---|
用法 | 八物汤(《医学正传》卷三)、八珍汤(《外科发挥》卷二)。本方改为丸剂,名“女科八珍丸”(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又名“八珍丸”(见《中药成方配本》)。 |
功用 | 调畅营卫,滋养气血,能补虚损。进美饮食,退虚热。主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昏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妇人气血不足,月经不调,崩漏不止,胎萎不长,或习惯性流产;外证出血过多,溃疡久不愈合者。脐腹疼痛,全不思食,脏腑怯弱,泄泻,小腹坚痛,时作寒热。妇人脏躁,自笑自哭。伤损失血过多,或因克伐,血气耗损,恶寒发热,烦躁作渴。气血俱虚,口舌生疮,或齿龈肿溃,恶寒发热,或烦躁作渴,胸胁作胀,或便血吐血,盗汗自汗。肝脾气血俱虚,不能养筋,以致筋挛骨痛,或不能行履,或发热晡热,寒热往来。溃疡。妇人胎产崩漏。眩晕昏惯,或大便不实,小便淋赤。 |
出处 | 《瑞竹堂方》卷四 |
《幼科直言》卷四:八珍散 |
|
组成 | 锅巴4两(炒),山药2两(炒),白茯苓2两,白扁豆2两(炒),苡仁2两,莲子肉2两(去皮心),百合2两(炒)(春冬加,夏、秋不加)。 |
---|---|
制备 | 上为细末。 |
用法 | 每服2-3钱,量加白糖5分,白滚水调下,不拘时候。 |
功用 | 小儿虚损,泄泻疳疾,一切病后失调。 |
出处 | 《幼科直言》卷四 |
《产宝诸方》卷一:八珍散 |
|
组成 | 白术1两,人参1两,莲子肉(去皮心)1两,甘草(炙)1两,白茯苓2两,乌药2两,白扁豆2两,熟地黄1两半。 |
---|---|
制备 | 上为细末。 |
用法 |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空心服。加黄耆8钱尤妙。 |
功用 | 进食,养气,益卫。主产前产后脾弱血虚,心忪多困,盗汗无力。 |
出处 | 《产宝诸方》卷一 |
《袖珍》卷二引《圣惠》:八珍散 |
|
组成 | 大黄、木通(去皮)、滑石、粉草、瞿麦、山栀子、黄芩、荆芥各等分。 |
---|---|
制备 | 上为末。 |
用法 | 每服1钱,食前薄荷汤调下,小儿减服。 |
功用 | 大人、小儿小便涩。 |
出处 | 《袖珍》卷二引《圣惠》 |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八珍散 |
|
组成 | 水银(入铅丹,点少水,研令星尽)1两,天花粉1两,苦参(锉)1两半,知母(焙)1两半,铅丹半两,密陀僧(研)1两,牡蛎(熬)1两,黄连(去须)1两。 |
---|---|
制备 | 上药除水银、铅丹外,捣罗为细散,人水银,铅丹末和匀。 |
用法 | 每服1钱匕,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
功用 | 消渴后,烦热结成痈疽。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
《本事》卷二:八珍散 |
|
组成 | 人参(去芦)1两,白术1两,黄芪(蜜水涂炙)1两,山芋1两,白茯苓(去皮)1两,粟米(微炒)1两,甘草(炙)1两,白扁豆(蒸用)1两。 |
---|---|
制备 | 上为细末。 |
用法 |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大枣,同煎至7分,日3-4服。 |
功用 | 开胃,养气,进食,调脾胃。主无故不思饮食。 |
出处 | 《本事》卷二 |
《产乳备要》:八珍散 |
|
组成 | 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茯苓、甘草(炙)、缩砂仁各等分。 |
---|---|
制备 | 上为粗末。 |
用法 | 八珍汤(《御药院方》卷十一)。方中白芍药,《御药院方》作“赤芍药”。 |
功用 | 调和营卫,理顺阴阳,滋血养气,进美饮食。主 |
出处 | 《产乳备要》 |
《咽喉经验秘传》:八珍散 |
|
组成 | 薄荷1钱,儿茶8分,珍珠2分,朱砂1钱,甘草2分,牛黄1分,冰片1分,白灵丹1钱(煅)。 |
---|---|
制备 | 上为末。 |
用法 | 吹患处。 |
功用 | 口、舌、喉内结毒生疮;广疮结毒。 |
出处 | 《咽喉经验秘传》 |
《朱氏集验方》卷四:八珍散 |
|
组成 | 白豆蔻仁(炒)1两,石莲子肉(不去心,炒)1两,白茯苓(炒)1两,薏苡仁(炒)1两,白扁豆(蒸)1两,沉香(不见火)1两,陈皮1两(炙),甘草半两(炒)。 |
---|---|
用法 | 上(口父)咀,用纸隔药炒,勿令伤药力。每服6钱重,水2盏,加生姜5片,煎8分,去滓服。 |
功用 | 脾疼,不进饮食。 |
出处 | 《朱氏集验方》卷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