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伍
-
功用
-
运用若四末冰冷、疼痛剧烈、入夜难眠,舌质淡暗或紫暗、苔薄白而滑、脉弦紧或细涩属阳虚寒凝者,上方加 细辛3g,制川 草乌各6g(先煎30分钟), 琥珀6g,冲服,以加强温通、 止痛、 安神之效;若手足灼热疼痛、 心烦失眠 、舌质嫩红、苔少、脉细数等阴亏 内热明显者,方中去桂枝加 肉桂3g、川连6g,去 赤芍改生白芍40g,生甘草加至6g,以增强酸甘化阴、引火归元、 缓急止痛之效;若伴双下肢沉重如灌铅、行走如踩棉,舌质胖大、苔白腻等兼有痰湿者,加 苍术10g,生 薏苡仁30g,以 化痰通络,除湿宣痹:若久痹不通、伴双下肢肌肉痿缩者,加苍 白术各10g,以健脾生精、充养肌体,加怀 牛膝30g、山萸肉30g,以 益肝肾、 壮筋骨,补先天、资后天,以助起痿宣痹之功。
-
方解
消渴痹症是由于消渴日久、继耗气阴、阴亏气虚、阴损及阳、阴阳气血俱损、血行迟缓、脉络痹阻所致,肌肉、筋脉、肢体失荣及凉、麻、痛、痿诸证俱起。察其病机,本虚标实,本虚以阴虚、气虚、阳虚多见,标实以瘀血、痰浊为主,而血瘀贯穿于病程的始终,因而立益气养阴、养血活血、通络宣痹之法。在治痹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
基础上,加入养血活血之四物汤及水蛭、川牛膝,拟成止消宣痹汤。方中,生黄芪 补气, 生地养阴,共凑 益气养血之效,二药共为主药;当归配黄芪, 补气生血,当归、赤白芍、川芎配生地,既有四物汤 补血之功,更有活血养荣之妙。赤芍四物汤共为臣药,桂枝 温经活血,水蛭破瘀通络、 通痹止痛,共为佐药;川牛膝活血引血下行,甘草配白芍,缓急止痛,生姜 温中和胃共为使药。综观全方,体现了“以通为补”、“以通为用”的原则,取补中有通、通中有补、填疏相济、静动结合之义,使全身气血调达,络通痹宣,则凉、麻、痛、痿渐缓至消。 -
说明
-
出处《中国中医药报》庞国明 方
止消宣痹汤
上药首煎加水800ml,浸泡100分钟,武火煮沸后,文火煮30分钟,滤出药汁约250ml,再加水600ml,煎煮30分钟,滤出药汁约250ml,两煎药汁混匀,分早晚两次饭后2小时服。药渣加入 白芥子
30g、 干姜30g、川椒30g入搪瓷盆中煎煮30分钟之后,加52°以上白酒100ml,熏洗手足和双下肢,每次30分钟,每日两次,以达内外合治、协同增效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