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伍
-
功用
-
运用
-
方解
-
说明
-
出处
其他来源
《博济》卷二:葱白散 |
|
组成 | 川芎1两,当归1两,枳壳(去白,麸炒)1两,厚朴(去白,姜汁炙)1两,官桂(去皮)1两,干姜(炮)1两,芍药1两,木香1两,青陈皮(去白)1两,神曲(炒)1两,麦糵(炒)1两,人参1两,蓬莪术(醋浸1宿,焙)1两,舶上茴香(炒)1两,荆三棱(炮)1两,苦楝子1两,茯苓(去皮)1两,干地黄1两,大黄半两,诃子半两(去核)(2味酌用)。 |
---|---|
制备 | 上杵为末。 |
用法 | 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管见良方》引作“蟠葱散”。本方改为丸剂,名“葱白丸”(见《中药成方配本》)。 |
功用 | 温通调经。主一切冷气不和,及本脏膀胱气攻冲疼痛;妇人产前产后腹痛,胎不安,或血刺者;兼能治血脏宿冷,百节倦疼,肌瘦怯弱,伤劳带癖。脾胃虚冷,攻筑心下,连胁肋刺痛,胸膈病闷,背膊连顶,拘急疼痛,不思饮食,或时呕逆,霍乱转筋,腹冷泄泻,膀胱小肠及外肾肿痛,食伤浮肿,心脾冷痛。 |
出处 | 《博济》卷二 |
《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葱白散 |
|
组成 | 川芎2两,苍术(米泔浸)2两,白术2两,甘草(爁)1两,石膏(煅)1两,干葛(焙)1两,麻黄(去根节)3两。 |
---|---|
制备 | 上为细末。 |
用法 | 每服2钱,以水1盏,加生姜3片,葱白2寸,煎至7分,稍热服,不拘时候。 |
功用 | 四时伤寒,头痛壮热,项背拘急,骨节烦疼,憎寒恶风,肢体困倦,大便不调,小便赤涩,呕逆烦渴,不思饮食,又伤风感寒,头痛体热,鼻塞声重,咳嗽痰涎,及山岚瘴气,时行疫疠。 |
出处 | 《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
《直指》卷十八:葱白散 |
|
组成 | 当归1两,川芎1两,枳壳(制)1两,官桂1两,青皮1两,川白姜(生)1两,茴香(妙)1两,川楝肉1两,陈皮1两,紫苏1两,三棱(煨)1两,蓬术(醋浸1宿,焙)1两,白芍药1两,茯苓1两,木香1两,人参半两,沉香半两,甘草(炙)半两。 |
---|---|
制备 | 上为粗末。 |
用法 | 每服3钱,加葱白2寸,盐少许,煎服。大便秘,加大黄。 |
功用 | 肾气刺痛,七气。 |
出处 | 《直指》卷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