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俞穴
穴位名
大肠俞 Dàchángshū,出《脉经》。大肠为六腑之一,俞即输注,本穴是大肠之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大肠俞。
经属
属足太阳膀胱经,大肠之背俞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有第四腰动、静脉后支。分布着第三腰神经的后支。皮肤由第三、四、五腰神经后支分布。在骶棘肌和腰方肌之间,有腰动、静脉经过。腰大肌位于脊柱腰部两侧,呈纺锤形。起于第十二胸椎、上四个腰椎体和椎间盘的侧面以及全部腰椎横突,止于股骨小转子。腰丛的神经根位于肌质内,其分友穿行于它的内、外侧和肌腹。腰大肌的前面还有输尿管由肾门行经到盆腔。
作用与主治
作用:通肠利腑,强壮腰膝。
主治:胃肠、腰骶、下肢等疾患:如反胃噎膈,饮食不化,肠鸣腹胀,绕脐切痛,肠澼泄痢,便秘脱肛,脏毒便血,遗尿癃淋,痛经,腰腿痛,脊强不得俯仰,腰脊疼痛,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痢疾,肠鸣,痔疾,腰痛,泄痢,腰脊痛,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现代又多用大肠俞治疗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腰部软组织损伤,骶髂关节炎,骶棘肌痉挛,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肠出血,遗尿,肾炎,淋病等。
配伍
刺灸法
刺法:1、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臀部及下肢放散。2、向下平刺2~2.5寸,透小肠俞,局部酸胀,针感可向骶髂关节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或艾条温灸10~15分钟。
文献摘要
《千金翼方》:主肠癖泄痢。
《外台秘要》:胀满、雷鸣,灸大肠俞百壮,三报之。
《医宗金鉴》:大肠俞治腰嵴疼,大小便难此可通,兼治泄泻痢疾病,先补后泻要分明。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腰痛,肠鸣腹胀,绕脐切痛,大小便不利,洞泄食不化。
《针灸大成》:主嵴强不得俛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