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穴
穴位名
膏肓 Gāohuāng,出《千金要方》。名解:膏,膏脂、油脂也。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也。膏肓名意指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穴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心脏与膈膜之间的膏脂(此膏肓由五谷精微所化),故名膏肓。
经属
属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取法: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4个椎体,其下缘旁开4横指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菱形肌、第四肋间隙。有肋间动脉后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分布着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及肩胛背神经。皮肤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内侧支分布。
作用与主治
作用:散热排脂、补虚益损、调理肺气。
主治:肺、心、胸背及衰弱性疾患:如羸瘦虚损,五劳七伤,骨蒸潮热,盗汗自汗,脾胃虚弱,四肢倦怠,翻胃噎膈,久嗽痨瘵,咳血吐血,肩背痛风,痈疽发背,癫狂,不眠,健忘,梦遗失精,咳嗽
, 气喘,吐血, 盗汗, 肺结核, 遗精,肩胛背痛, 肺痨,咳血, 失眠,多梦,项强,肩背痛, 虚劳羸瘦,现代又多用膏 肓俞治疗 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胸膜炎,支 气管炎, 哮喘, 阳痿, 慢性胃炎,胃出血, 神经衰弱, 乳腺炎, 贫血,神经衰弱及一切慢性虚衰性疾病, 久病体虚,常灸此穴有强壮效应。配伍
3、配肺俞穴主治久咳。
4、配肩井穴治疗肩背痛。
5、配白劳穴治疗虚劳。
刺灸法
刺法: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 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条温灸5-15分钟,或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膏肓俞,无所不治,主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或失志误。
《循经考穴编》:五劳七伤,诸虚百损,传尸劳瘵,骨蒸盗汗,吐血,咳血,举重失力,四肢倦怠,目眩头晕,脾胃虚弱,噎膈反胃,痈疽发背。
《针灸大成》:主羸瘦,虚损,传尸骨蒸,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发狂,健忘,痰病。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发狂健忘。
《针灸聚英》:传尸骨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