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穴
穴位名
金门 Jīnmén,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关梁。名解:金,肺性之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金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温热之性。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下部经脉上行的阳气,性温热,与肺金之气同性,故名金门。
经属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足外侧,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取法:正坐垂足着地,脚趾上翘可见一骨头凸起,外侧凹陷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趾展肌、跟骨膜。皮肤坚厚致密,由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有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形成。致密的结缔组织形成纤维束,连于皮肤与足底深筋膜。足底深筋膜外侧厚于内侧,覆盖于小趾展肌表面。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足底筋膜的外侧,在腓骨长、短肌腱的下方,达跟骨和骰骨之间,刺入足底外侧的小趾展肌,该肌由足底外侧动脉伴行的足底外侧神经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疏导水湿、补阳益气。
主治:头项,腰尻,下肢等疾患:如腰膝酸痛,下肢不遂,历节痛风,外踝红肿,头风,牙痛,耳聋,项强,肩背痛,尸厥,癫痫,惊风,暴疝,疟疾,霍乱转筋,小儿惊风,腰痛,下肢痹痛,头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眩晕,腰膝痛,外踝痛,现代又多用金门穴治疗小儿抽搐,耳鸣耳聋,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关节炎,踝扭伤,足底痛,疝气等。
配伍
1、配临泣穴、合谷穴治疗耳聋。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或艾柱灸3-5壮。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尸厥暴死、霍乱转筋。
《针灸甲乙经》:小儿马痫,仆参及金门主之。
《针灸大成》:主霍乱转筋,尸厥癫痫,暴疝,膝胻酸,身战不能久立,小儿张口摇头,身反折。
《外台秘要》:主尸厥暴死,霍乱转筋,癫疾不呕沫,马痫。
《席弘赋》:但患伤寒两耳聋,金门听会疾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