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络腧穴 / 期门穴

    期门穴

    期门穴

    穴位

    期门 Qīmén,出《伤寒论》。名解:期,时也,会也。门,开也,通也。人所出入之处。期门是汉代负责守卫的武官名,用以作为肝为将军之官的比譬,也指为气血运动周期的出入门户。像肝脏的阳刚之气。肝为将军之官,期门的取义,极为明显。为气血运行周期的出入之门。经气的运行古说是365穴,至此已满一周矣;又肝脾为人身之血海,妇女月潮按期而至;期门之义亦有可通。人体气血始出云门,历经肺、大肠前述诸经,经行十二时辰,至此恰为一周,然后周而复始,复出云门,故名之。系肝之募穴,是肝、脾二经和阴维脉之会穴。本穴为治血症之要穴。血症以月经为最。月信有期,故名期门。

    经属

    足厥阴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取法:正坐或仰卧,自乳头垂直向下推2个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横肌、胸内筋膜。皮肤由第五、六、七肋间神经重叠分布。肋胸膜和膈胸膜于肺下缘处相互移行,形成肋膈窦(为胸膜腔的一部分),其深面是膈肌,右侧可至肝,左侧抵胃体。因此该穴不可盲目深进针。

    作用与主治

    作用:健脾疏肝,理气活血

    主治:脾胃及胸胁部疾患:如心下切痛,饮食不下,呕吐呃逆,伤食腹坚,霍乱泄注,下痢脓血,奔豚上下,消渴,血臌,胸胁支满,积聚痞块,胸中热,卧不安,谵语不止,目眩,面赤,项强,瘖不能言,疟疾,伤寒热入血室,癃闭,遗尿,小便难,妇人产后余疾,胸胁胀满,癃闭遗尿,口苦,郁闷,呕吐,呃逆,吐酸,乳痈腹胀,胸胁满痛,黄疽,胁下积聚,现代又用期门穴治疗胆囊炎胸膜炎肝炎,肝萎缩,肋间神经痛,心肌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炎胃炎,肝肿大,心绞痛,腹膜炎,肾炎高血压等。

    配伍

    1、配肝俞穴膈俞穴胸胁胀痛

    2、配阳陵泉穴中封穴黄疸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3、配内关穴足三里穴治呃逆。

    4、配大敦穴疝气

    5、配肝俞穴、公孙穴中脘穴太冲穴内关穴治肝胆疾患、胆囊炎、胆结石肝气郁结胁痛、食少、乳少、胃痛、呕吐、呃逆、食不化、泄泻等。

    刺灸法

    刺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宜深刺。局部有酸胀感,或向腹后壁放散。

    注意:内部右侧为肝右叶前缘,左侧为横结肠及胃底,不宜深刺。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每天按揉期门穴2次,每次200下。可治各种妇科疾病和男科前列腺肥大。

    文献摘要

    《伤寒论》: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行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人血室,当刺期门。

    针灸甲乙经》:足太阳、厥阴、阴维之会。

    《针灸甲乙经》:痓,腹大坚不得息,期门主之。咳,胁下积聚,喘逆,卧不安席,时寒热,期门主之。奔豚上下,期门主之。伤食胁下满,不能转展反侧,目青而呕,期门主之。癃,遗尿,鼠蹊痛,小便难而白,期门主之。霍乱泄注,期门主之。喑不能言,期门主之。妇人产余疾,食饮不下,胸胁支满,眩目,足寒,心切痛,善噫,闻酸臭胀,痹,腹满,少腹尤大,期门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喘逆卧不安,咳胁下积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胸中烦热,奔豚上下,目青而呕,霍乱泄利,腹坚硬,犬喘不得安卧,胁下积气,女子产余疾,食饮不下,心中切痛,善噫,若伤寒过经不解,当刺期门,师经不传。

    针灸大成》:胸连胁痛,期门、章门丘墟行间涌泉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伤寒过经不出汗,期门通里先后看。

    《玉龙歌》:伤寒过经犹未解,须向期门穴上针,忽然气喘攻胸膈,三里泻多须用心。

    《玉龙赋》:期门大敦,能治坚痃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