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络腧穴 / 辄筋穴

    辄筋穴

    辄筋穴

    穴位

    辄筋 ZhéJīn,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神光、胆募。名解:辄,即车耳,可以凭倚,故引申为有倚恃而妄为之义。筋,筋肉。指穴在肋间状如两口之筋肉处。本穴主治四肢不收,喘息不卧,针后可使疾病若失,亦可使筋有所依附:又辄与辙通,以其穴在肋间若辙迹之故,故名之。此穴在胸胁部,当第4肋间之渊腋前1寸处。是处如车之两耳,穴依其筋肉处,故名辄筋。《庄子》中载有:“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因该穴主治四肢不收,喘息不卧,针后可使疾病若失,使人忘吾有四肢形体,亦可使筋脉有所依附,因名辄筋。

    经属

    足少阳胆经。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取法:正坐举臂,从渊腋穴(正坐举臂,从腋横纹水平沿腋中线直下4横指处即是渊腋穴)向前下量1横指处即是辄筋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部深筋膜、前锯肌、第四肋间结构、胸内筋膜。皮肤由第3、4、5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前锯肌贴于胸廓的后外侧面,以肌齿起始上8至9肋骨的外面,在肩胛骨前外侧,止于该骨的内侧缘(嵴柱缘)。前锯肌由胸长神经支配。该神经由腋动脉的第一段的后方入腋窝,沿前锯肌表面下降,最后分成小支,布于该肌各个肌齿。该神经与胸外侧动脉、静脉伴行。胸腔内相对应的器官为胸膜及肺。

    作用与主治

    作用:疏肝和胃、平喘降逆、理气止痛

    主治:胸胁部疾患:如胸中暴满,喘不得息,胁肋疼痛,腹部膨胀,瘰疬呕吐宿食,吞酸,四肢不收,胸满,胁痛气喘,腋肿,现代又多用辄筋穴治疗胸膜炎肋间神经痛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乳腺炎,胸膜炎, 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四肢痉挛 抽搐等。

    配伍

    1、配阳陵泉穴支沟穴胸胁疼痛

    2、配肺俞穴定喘穴孔最穴治喘息不得卧。

    刺灸法

    刺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每天用食指指腹揉按辄筋穴1~3分钟,可有效治疗气喘、胸胁痛、呕吐等疾病。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胸中暴满,不得眠,辄筋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胸中暴满,不得卧,喘息也。

    针灸大成》:主胸中暴满不得卧,太息善悲,小腹热,欲走,多唾,言语不正,四肢不收,呕吐宿汁,吞酸。

    类经图翼》:主治太息多唾善悲,言语不正,四肢不收,呕吐宿汁吞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