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脉穴
穴位名
带脉 Dàimài,出《灵枢·癫狂》。带脉为奇经八脉之一,此穴属足少阳,交会在带脉上,故名带脉。
经属
属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胆经、带脉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取法:腋中线与肚脐水平线相交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有肋下动、静脉。分布着肋下神经。皮肤由第11、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分布。腹横筋膜是腹内筋膜的一部分,它是由疏松结缔组织形成。
作用与主治
主治:少腹、腰胁、经带等疾患:如妇人少腹坚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经闭,痛经,不孕,七疝偏坠,腰痛,胁痛连背,带下,腹痛,疝气,腰胁痛,阴挺,胁痛,小腹痛,现代又多用带脉穴治疗附件炎,盆腔炎,膀胱炎,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阴道炎,睾丸炎,下肢无力,经痛,附件炎等。
配伍
4、配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穴、白环俞穴、间使穴治赤白带下。
5、配关元穴、足三里穴、肾俞穴、京门穴、次髎穴治肾气虚带下。
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局部有胀重感,或环腰放射。取穴时,尽量收腹,显露肋弓软骨缘。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文献摘要
《针灸大成》:主腰腹纵,溶溶如囊水之状,妇人小腹痛,里急后重,瘛疭,月事不调,赤白带下。
《玉龙歌》:肾气冲心得几时,须用金针疾自除,若得关元并带脉,四海谁不仰明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