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窍阴穴
穴位名
足窍阴 Zúqiàoyīn,出《灵枢·本输》。足即足部,窍即孔窍,阴为阳之对,开窍于耳目的肾和肝均属阴脏,此穴在足部,善治耳目诸疾,故名足窍阴。
经属
属足少阳胆经。足窍阴是足少阳胆经的井穴,五行属金。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足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取法:坐位,第4趾趾甲外侧缘与下缘各作一垂线,其交点处即是。
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趾背腱膜、趾骨骨膜。皮肤由足背中间皮神经的外侧支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跖背动脉在趾蹼处分出二支趾背动脉,分布于各趾的相对缘。趾底总动脉也发出趾底固有动脉到各趾,因此各趾均有四条趾动脉,即二条趾背动脉,二条趾底固有动脉,各动脉均与同名静脉和神经伴行,走行于各趾的跖背面与侧面的交界线上,在趾端形成各自的网,营养并支配趾关节、腱膜和皮肤。
作用与主治
主治:头、五官、胸胁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痛,耳鸣,耳聋,喉痹,口于,舌强,舌本出血,热病胁痛,咳逆,烦心,梦魇,手足转筋,肘不得举,痈疽,耳赤肿痛,咽喉肿痛
,热病, 失眠,胁痛, 月经不调, 目赤肿痛,足跗肿痛,多梦,现代又用足窍阴穴治疗 肋间神经痛, 高血压, 胸膜炎, 乳腺炎, 偏头痛,目眩, 神经性头痛, 神经衰弱,脑血管病后遗症,足踝肿痛, 结膜炎, 哮喘等。配伍
4、配太冲穴、太溪穴、内关穴、太阳穴、风池穴、百会穴治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神经性耳聋等。
刺灸法
刺法: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头痛和牙痛时,用5根牙签捆在一起点刺足窍阴穴,每次100下。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胁痛,咳逆,不得息,窍阴主之。手足清,烦热汗不出,手肢转筋,头痛如锥刺之,循然不可以动,动益烦心,喉痹,舌卷干,臂内廉不可及头,耳聋鸣,窍阴皆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痈疽,头痛如锥刺,不可以动,动则烦心。
《针灸大成》:主胁痛,咳逆不得息,手足烦热,汗不出,转筋,痈疽,头痛心烦,喉痹,舌强口干,肘不可举,卒聋,魇梦,目痛,小眦痛。
《医宗金鉴》:主治胁间痛,咳不得息热躁烦,痈疽头痛耳聋病,喉痹舌强不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