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里穴
穴位名
通里 Tōnglǐ,出《灵枢·经脉》。通即通往,里指邻里,手少阴心经络脉由此穴别出与毗邻之手太阳经联络,故名通里。
经属
属手少阴心经。是手少阴心经的络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取法:仰掌用力握拳,沿尺侧肌腱内侧的凹陷,从腕横纹向上量1横指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皮薄,由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前臂深筋膜,在尺动、静脉和尺神经的桡侧穿尺侧腕屈肌(腱),进入指深屈肌,再经前臂屈肌后间隙达旋前方肌。
作用与主治
主治:暴喑,舌强不语,急性舌骨肌麻痹,咽喉肿痛,扁桃腺炎,咳嗽,哮喘,暴瘖,心悸,怔忡,腕臂痛,热病,头痛目眩,目痛,心绞痛,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狂证,精神分裂症,癔病,癔病性失语,悲恐畏人,臂,肘,腕痛,底臑肘臂内后侧痛,指挛,心痛,头晕,目眩,眩晕,腕关节痛,失眠,面赤,喉痹,倦言嗜卧,崩漏,遗尿,胃出血,子宫内膜炎等。
配伍
6、配腕骨穴治狂证,精神分裂症。
7、配内关穴、心俞穴治胸痹、脉结代、心绞痛、心律不齐、心悸、怔忡、悲恐畏人。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针感亦可循心经下行到环指或小指,或循心经上行至前臂、肘窝,个别可走向胸部。
灸法: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按揉通里穴可治坐骨神经痛,一侧坐骨神经痛就揉另一侧通里穴。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其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
《备急千金要方》:主卒痛烦心,心中懊侬,数欠频伸,心下悸,悲恐。主遗溺。主不能言。主热病先不乐数日。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热病,卒心中懊,数欠频伸,悲恐,目眩,头痛,面赤而热,心悸,肘臂孺痛,实则支肿,虚则不能言,苦呕,喉痹,少气,遗溺。
《医宗金鉴》:主心烦极甚,怔忡不宁。
《针灸大成》:主目眩头痛,热病先不乐,数日懊,数欠频呻悲,面热无汗,头风,暴喑不言,目痛心悸,肘臂臑痛,苦呕喉痹,少气遗尿,妇人经血过多,崩中。实则支满膈肿,泻之,虚则不能言,补之。
《玉龙歌》:连日虚烦面赤妆,心中惊悸亦难当,若须通里穴寻得,一用金针体便康。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通里腕侧后,掌后一寸中,欲言言不出,懊在心中,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平声仍欠数,喉闭气难通。虚则不能食,咳嗽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