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冲穴
穴位名
少冲 Shàochōng,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经始。少,小也,幼也。冲,通达也,通行而直进也。本穴为心经之井穴。井像水之所出,如水泉突涌。也寓有冲进之意。本经之气,由其络穴通里传接手太阳经,为由阴转阳,化阴沉之气为阳春之和,迳行手太阳之经路。而本经之络穴以下各穴,则本经行气之畲,犹行驶虽停,贯力仍在也,故名之以冲,而曰“少冲”。手少阴之脉,循小指之内侧出其端,此穴适在其处,其经虽尽,而气仍冲,以交贯手太阳,故名少冲。又心主手厥阴之井穴中冲,在手中指端,此穴在手小指之端,故因名少冲。
经属
属手少阴心经。是手少阴心经的井穴,五行属木。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取法:伸小指,沿指甲底部与指桡侧引线交点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分布着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皮薄,由尺神经的指背支分布。皮下筋膜较致密,有少量的纤维束连于皮肤的真皮层和指骨的骨膜。除有尺神经的指背支经过外,还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指背支和掌背动脉的指背动脉形成的血管网。
作用与主治
主治:心悸,心痛,心绞痛,癫狂,热病,发热,高热,昏迷,晕厥,中风昏迷,臂内后廉痛,胸痛,胸胁痛,胸膜炎,心肌炎,肋间神经痛,热病烦心,目赤,咽痛,口中热,悲恐善惊,喜怒无常,癔病,精神分裂症,悲喜无常,肘腋挛急,臂酸,掌中热,手小指拘挛,吐血,嗌干,口干热,黄疸,舌本痛,喉痹,喉炎,休克,小儿惊厥,癫痫,脑出血等。
配伍
1、配大陵穴治心悸、心烦、胸满。
6、配曲池穴治发热。
8、配阴郄穴治心痛。
刺灸法
刺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灸法: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每天早晚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掐按少冲穴,每次3~5分钟,有利于心脏健康。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舌卷不能言,善笑,取井。
《备急千金要方》:主咽酸。主胸痛口热。主心痛而寒。主太息烦满,少气悲惊。主乍寒乍热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热病烦满,上气心痛,痰冷少气,悲恐善惊,掌中热,胸中痛,口中热,咽中酸,乍寒乍热,手挛不伸,引肘腋痛。
《针灸大成》:主热病烦满,上气嗌干渴,目黄,膈臂内后廉痛,胸心痛,痰气,悲惊寒热,肘痛不伸。
《类经图翼》:主心火炎上,眼赤。
《玉龙赋》:心虚热壅,少冲明于济夺。
《玉龙歌》:胆寒心虚病如何,少冲二穴最功多。
《医宗金鉴》:主治心虚胆寒,怔忡癫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