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骨穴
穴位名
腕骨 Wàngǔ,出《灵枢·本输》。腕骨为古解剖名。本穴因其近于腕骨而得名,系小肠经之原穴。手外侧腕前起骨名腕骨,骨穴同名。杨上善引《明堂》曰:“腕骨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即此起骨为腕骨,此穴名腕骨。”《医宗金鉴》有:“手掌外侧腕前,起骨下手掌缝陷。”古之腕骨,即今之豌豆骨,穴在其前方凹陷中,故名。
经属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取法:微握拳,掌心向胸,由后溪(握拳,小指掌指关节后有一皮肤皱襞突起,其尖端处即是后溪穴)向腕部推,摸到两骨结合凹陷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手筋膜、小指展肌。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皮肤为手背和手掌皮肤移行处,由尺神经的手背支和掌支双重分布。皮下组织内有尺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针由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的纤维层,入小鱼际肌的小指展肌, 该肌由尺神经支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祛湿退黄,增液止渴
主治: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目翳,角膜白斑,目流冷泪,指挛臂痛,热病汗不出,疟疾,胁痛,寒热,黄疸,感冒,耳鸣,指、腕、肘、臂、肩挛痛,糖尿病,胃炎,胆囊炎
, 精神分裂症, 坐骨神经痛,腕关节挛痛,惊风瘛疭,五痫,狂惕, 口噤, 鼻塞, 鼻衄, 喉痹,颊肿引耳, 半身不遂,颈项颔肿,肘臂不能屈伸,手腕痛, 口腔炎, 呕吐, 胸膜炎,肘及指 关节炎等。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有时针感可扩散至手掌部。
灸法:艾炷灸3~5壮, 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腕骨穴,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1-5分钟,直到感觉酸胀为止,每天按摩2次,左右手交替进行,可有效治疗高血压、湿热、风湿、便秘等症。
配伍
1、配涌泉穴治伤寒发黄。
3、配通里穴治高热,惊风。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痓,互引,腕骨主之。偏枯臂腕发痛,肘屈不得伸。又风头痛,涕出,肩臂颈痛,项急,烦满,惊,五指掣不可屈伸,战憷,腕骨主之。消渴,腕骨主之。衄,腕骨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热病汗不出,胁下痛不得息,颈颔肿,寒热,耳鸣,目冷泪生翳,狂易,偏枯,臂肘不得屈伸,痎疟,头痛,烦闷,惊风,瘛疭,五指掣。
《通玄指要赋》:固知腕骨祛黄。
《杂病穴法歌》:腰连腿疼腕骨升。
《玉龙歌》:腕中无力痛艰难,握物难移体不安,腕骨一针虽见效,莫将补泻等闲看。
《针灸大成》:主头痛,惊风。
《医宗金鉴》:主治臂腕五指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