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隆穴
穴位名
丰隆 Fēnglóng,出《灵枢·经脉》。丰者大也,隆者盛也。考足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为谷气隆盛之脉。是穴属足阳明络穴,从此别走太阴,而穴正当肌肉丰满之隆起处,与条口不同,因名丰隆。
经属
属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取法:坐位屈膝,先找到足三里(站位弯腰,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处即是),向下量6横指凹陷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腓浅神经。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进入趾长伸肌外侧缘及腓骨长、短肌。前肌由伴行于胫前动、静脉的腓深神经支配,后二肌由腓浅神经支配。
作用与主治
主治:痰多,哮喘,咳嗽,气喘,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胸痛,头痛,眩晕,耳源性眩晕,咽喉肿痛,便秘,癫狂,痫证,癫痫,下肢痿痹,呕吐,胸腹痛,四肢肿,咳吐痰涎,肢体懈堕,伤寒吐蛔,大小便难,痰饮,狂癫,面目浮肿,喉痹,卒喑,经闭,血崩,脚气,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神经血管性头痛,高血压,腓肠肌痉挛,下肢浮肿,腿膝酸痛,水肿,精神病,癔病,失眠,脑溢血,脑血管病后遗症,胸膜炎,肝炎,阑尾炎,尿潴留,烟癖,肥胖病,肩周炎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针感可沿足阳明经至足[;针尖微向上方斜刺,针感可循经上行。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当出现哮喘、咳嗽、痰多时,宜多揉丰隆,用刮痧的方式更有效,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除湿化痰的效果。
配伍
1、配冲阳穴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厥头痛,面浮肿,心烦,狂见鬼,善笑不休,发于外有所大喜,喉痹不能言,丰隆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胸痛如刺,腹若刀切痛。主大小便涩难。主不能食。主身湿。
《针灸大成》:主厥逆,大小便难,怠惰,腿膝酸,屈伸难,胸痛如刺,腹若刀切痛,风痰头痛,风逆四肢肿,足青身寒湿,喉痹不能言,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见鬼好笑。气逆则喉痹卒喑,实则癫狂,泻之。虚则足不收,胫枯补之。
《玉龙歌》:痰多宜向丰隆寻。
《肘后歌》:哮喘发来寝不得,丰隆刺入三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