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宫穴
穴位名
劳宫 Láogōng,出《灵枢·本输》。别名五里、掌中、鬼路。劳即劳动,宫即中央,手司劳动,劳指手,此穴在手的掌部中央,故名劳宫。
经属
属手厥阴心包经,为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火。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取法:握拳屈指,中指尖所指掌心处,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二蚓状肌、拇收肌(横头)、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分布着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掌部皮肤厚而坚韧,无汗毛及皮脂腺,但汗腺丰富。穴位皮肤由正中神经的掌皮支分布。皮纹处的皮肤直接与深筋膜连而不易滑动。皮下筋膜在掌心处非常致密,由纤维隔将皮肤和掌腱膜紧密相连,将皮下筋膜分成许多小隔样结构,其间穿行有浅血管、淋巴管和皮神经。当手掌的浅静脉与淋巴管受压时,除掌正中一小部血液与淋巴流向前臂外,大部分流向手背,并经指蹼间隙与深层的静脉与淋巴管相通。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掌腱膜后,经桡侧两条指浅、深屈肌腱之间的第二蚓状肌,入拇收肌的横头,直抵第二、三掌骨之间的骨间肌。第二蚓状肌由正中神经支配;拇收肌、骨间肌由尺神经支配。
作用与主治
主治:心神、脾胃及热病:如心痛,心悸,胸胁支满,癫,狂,痫证,烦渴,饮食不下,呕哕,吐血,大便下血,中暑,口腔炎,小儿龈烂,溺赤及黄疸,掌中热,手掌多汗症,鹅掌风,呕吐,癫狂痫,口疮,口臭,中风昏迷,癫狂,善怒,喜笑不休,脏躁,胸痛,心中懊,胃脘病,气逆,食不下,黄疸,少腹积聚,尿血,痔疮,手颤,热病汗不出,嗌痛,劳倦,昏迷,晕厥,痫症,口舌生疮,鹅掌疯,现代又多用劳宫穴治疗中风,心绞痛,精神病,高血压,手指麻木,脑血管意外,癔病,小儿惊厥,吞咽困难,食欲不振,齿龈炎,手癣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痛感,或可扩散至整个手掌。
灸法: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劳宫穴,每次1~3分钟,可治腹泻。
配伍
1、配人中穴、合谷穴透劳宫穴治癔病。
4、配八邪穴治鹅掌风。
8、配曲泽穴、大陵穴治鹅掌风。
1、配人中穴、涌泉穴治中暑及中风昏迷。
文献摘要
《脉经》:心病,其色赤,心痛,短气,手掌烦热,或啼笑骂詈,悲思愁虑,面赤身热,其脉实大而数,此为可治。春当刺中冲,夏刺劳宫……
《针灸甲乙经》:热病发热,烦满而欲呕哕,三日以往不得汗,憷惕,胸胁痛,不可反侧,咳满,溺赤,大便血,衄不止,呕吐血,气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舌中烂,掌中热,欲呕,劳宫主之。烦心,咳,寒热善哕,劳宫主之。少腹积聚,劳官主之。胸胁支满,劳宫主之。风热善怒,心中喜悲,思慕歔欷,善笑不休,劳宫主之。黄瘅,目黄,劳宫主之。口中腥臭,劳宫主之。小儿口中腥臭,胸胁支满,劳宫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大人小儿口中肿腥臭。
《千金翼方》:心中懊憹痛,针劳宫入五分补之。
《针灸大成》:主中风,善怒,悲笑不休,手痹,热病数日汗不出,憷惕,胁痛不可转侧,大小便血,衄血不止,气逆呕哕,烦渴食饮不下,大小人口中腥臭,口疮,胸胁支满,黄疸目黄,小儿烂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