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穴
穴位名
·经脉》。大,小之对,又同太。钟,指量器,又有聚藏、容受之义,天之所赋为钟(种)。钟,同踵。指穴为经气在踵部藏聚之处,而踵部足之大骨,又如酒钟和钟铃也。踵是足跟部。穴当踝关节下方之足跟部,下大上小,且摇摆善动,亦钟铃之象也。肾主先天,即人精之聚也,此穴在 太溪穴下5分,当跟腱内缘,为脉气盛大、钟聚之处,故名大钟。杨上善说:“钟注也,此穴是少阴大络别注之处,故曰大钟。”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是足少阴肾经的络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中。
取法:先找到太溪穴(坐位垂足,由足内踝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即是太溪穴),向下量半横指,再向后平推至凹陷处即是大钟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跖肌腱和跟腱的前方、跟骨。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支分布。皮下组织疏松,其内的浅静脉向前注入大隐静脉,跟腱前及两侧脂肪组织较多。在跟腱前,有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针经皮肤,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刺入跟腱和胫神经干之间,或刺于神经干上,神经的前方即是与该神经伴行的胫后动脉和静脉。
作用与主治
作用:益肾平喘,调理二便
主治:咽喉,胸肺,心神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咽喉肿痛,舌本出血,食噎不下,咳嗽咳血,哮喘,烦心,嗜卧,痴呆,疟疾,腰嵴强痛,小便淋沥,足跟肿痛,咽痛,气喘,咳血,足跟痛,月经不调,咳嗽,咯血,癃闭,尿频,遗尿,便秘,腰痛,现代又多用大钟穴治疗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口腔炎,食道狭窄,尿潴留,精神病,淋病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不能深刺,以免刺伤胫神经、胫后动脉,引起脚部运动障碍。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按摩:拿捏大钟穴,可防治腰痛。
配伍
5、配肾俞穴、命门穴、膀胱俞穴、三焦俞穴、委阳穴治小便不利。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疟,多寒少热,大钟主之。腰嵴相引如解,实则闭癃、凄凄腰嵴痛嗜卧、口中热,虚则腰痛、寒厥烦心闷,大钟主之。大便难,大钟主之。咳、喉中鸣、咳唾血,大钟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大钟、郄门,主惊恐畏人,神气不足。大钟、太溪,主烦心满呕。
《针经标幽赋》: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
《循经考穴编》:足跟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