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
督脉为经脉名。奇经八脉之一。代号DU。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沦》。督脉分布在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故称“阳脉之海”。督脉前后与任脉、冲脉相通,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相合,联系心、肾、脑。督脉在背后中嵴,总制诸阳,故谓之曰督,督者都纲也。其循背嵴上行,犹如裘之背缝也。
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并主一身之阳经,下出会阴,沿嵴柱里边直向上行,至项后风府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上行颠顶,沿前额正中,鼻柱正中,至上唇系带处。(本经起于小腹内,出于会阴部,沿嵴柱内上行,到项后风府处进入脑内,络于脑,再回出上行至头顶正中的百会,循前额正中线到鼻柱下方的水沟,止于上牙龈部的龈交。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穴与本脉脉气相通。)
督脉腧穴
督脉穴,督脉所属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长强穴(少阴所结)、腰俞穴、腰阳关穴、命门穴、悬枢穴、脊中穴、中枢穴、筋缩穴、至阳穴、灵台穴、神道穴、身柱穴、陶道穴(足太阳会)、大椎穴(足三阳会)、哑门穴(阳维会)、风府穴(阳维会)、脑户穴(足太阳会)、强间穴、后顶穴、百会穴(足太阳会)、前顶穴、囟会穴、上星穴、神庭穴(足太阳、阳明会)、印堂穴(《中国针灸学辞典》、《中国针灸全书》列入督脉)、素髎穴、水沟穴(手、足阳明会)、兑端穴、龈交穴,共28穴(有将印堂归入者计29穴)。又交会于足太阳的风门穴、任脉的会阴穴。
督脉腧穴主治
督脉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以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督脉腧穴主治骶、背、头项、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疾病、神志病。有少数腧穴有泻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