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络腧穴 / 气海穴

    气海穴

    气海穴

    穴位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气海 Qìhǎi,出《脉经》。别名脖胦(《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季胦(《针灸学》(南京)),丹田(《脉经》),下肓(《针灸甲乙经》),肓之原(《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下气海(《针灸学》(南京))。气即元气,海乃深大也,此穴为元气汇聚之处,故名气海。

    穴位经属

    任脉,是肓的原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取法: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下与关元(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下4横指处即是关元穴)之间的中点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深层主要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作用与主治

    作用:益气助阳调经固经

    主治:少腹、腰骶等疾患:如腹痛腹胀泄泻胃下垂脱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阴挺,尿潴留,肠麻痹,神经衰弱便秘疝气经闭,虚脱,胃脘胀痛,呃逆,呕吐泻痢不禁,水谷不化,闭经带下,不孕,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产后腹痛早泄滑精,癃淋,癥瘕,中风脱证,中暑虚劳羸瘦四肢厥冷,五脏气虚腰痛,厥逆,尿路感染肠梗阻,下腹疼痛,中风脱症,脘腹胀满气喘,心下痛,脏器虚惫,真气不足,四肢力弱,奔豚,失眠肠炎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寸,局部酸胀。膀胱充盈时,不宜向下斜刺过深,以防损伤膀胱。孕妇慎用。

    灸法: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孕妇不可灸。

    按摩:常按揉气海穴,可补气

    穴位配伍

    血海穴治小腹痞块,五淋,经闭不通。

    小肠俞穴治带下,淋浊

    大敦穴阴谷穴太冲穴然谷穴三阴交穴中极穴治痛经,血崩血淋

    配三阴交穴治白浊,遗精,下腹痛,经少。

    配关元穴、阴陵泉穴大敦穴、行间穴小便淋沥不尽,少腹胀痛,黄白带下。

    三阴交穴治白浊、遗精。

    中极穴、带脉穴肾俞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

    中脘穴膻中穴反胃呕吐

    配中极穴、白环俞穴肾俞穴治妇女赤白带下

    配肾俞穴、肺俞穴治虚喘。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

    《针灸甲乙经》:少腹疝,卧善惊,气海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水泄利,灸气海百壮三报。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脐下冷气上冲,心下气结成块,状如覆杯,小便赤涩,妇人月事不调,带下崩中,因产恶露不止,绕脐疗痛,针入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之,可灸百壮。今附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治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悉皆灸之,慎如常法。

    针灸资生经》:以为元气之海,则气海者,盖人元气所生也。

    针灸大成》:主伤寒,饮水过多,腹胀肿,气喘,心下痛,冷病面赤,脏虚气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肌体羸瘦,四肢力弱,奔豚七疝,小肠膀胱肾余,癥瘕结块,状如覆杯,腹暴胀,按之不下,脐下冷气痛,中恶,脱阳欲死,阴证卵缩,四肢厥冷,大便不通,小便赤,卒心痛,妇人临经行房羸瘦,崩中,赤白带下,月事不调,产后恶露不止,绕脐疗痛,闪着腰痛,小儿遗尿

    《胜玉歌》:诸般气症从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宜。

    医宗金鉴》:一切气疾,阴证痼冷及风寒暑湿水肿,心腹膨胀,胁痛,诸虚癥瘕。

    《普济方》:针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之。灸百壮。今附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一切气疾,久不瘥皆灸之。

    类经图翼》:昔柳公度曰:吾养生无他术,但不使元气佐喜怒,使气海常温尔。今人既不能不以元气佐喜怒,若能时灸气海使温,亦其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