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穴
经外穴,腧穴分类名。过去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1991年1月1日始,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改称经外穴。奇,是相对于常而言,即以十四经经穴为常。它是指既有定名。又有定位,临床用之有效,但尚未纳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
经外奇穴是指经穴(十四经穴)以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等内容的腧穴。简称奇穴、经外穴。“奇”者“余”也。(《管子·禁藏》)这类腧穴一般位置比较分散,难以归入某一经脉。也就是说是一类腧穴经过整理归经以后余剩的经验效穴。也是腧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必然分化。这类腧穴《内经》中已有散在记载,如《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刺十指间”,“刺舌下两脉”等。后《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有了很大发展。明代方书《奇效良方》首次出现“奇穴”这一名称,至《针灸大成》正式将它称为“经外奇穴”。《类经图翼》则称为“奇俞”。这些穴位,一般说都是从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少数又发展成为经穴。
经外穴腧穴
四神聪穴、当阳穴、印堂穴、鱼腰穴、太阳穴、耳尖穴、球后穴、上迎香穴、内迎香穴、聚泉穴、海泉穴、金津穴、玉液穴、翳明穴、颈百劳穴、子宫穴
、 定喘穴、 夹脊穴、 胃脘下俞穴、 痞根穴、 腰宜穴、 下极俞穴、 腰眼穴、 十七椎穴、 腰奇穴、 肘尖穴、 二白穴、 中泉穴、 中魁穴、 大骨空穴、 小骨空穴、 腰痛点穴、 外劳宫穴、 八邪穴、 四缝穴、 十宣穴、 髋骨穴、 鹤顶穴、 百虫窝穴、 内膝眼穴、 膝眼穴、 胆囊穴、 阑尾穴、 内踝尖穴、 外踝尖穴、 八风穴、 独阴穴、 气端穴。共48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