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后穴
穴位名
球后 qiúhòu,出《浙江中医杂志》。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面部,当眶下缘外四分之一与内四分之三交界处。
取法:把眼眶下缘分成4等份,外1/4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体、下斜肌与眶下壁之间。分布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耳后动、静脉的耳后支,耳颞神经耳前支、枕小神经耳后支和面神经耳支等。
作用与主治
作用:清热明目
主治: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目翳,早期白内障,近视,玻璃体混浊,内斜视,目赤肿痛,麦粒肿等。
刺灸法
刺法:轻压眼球向上,向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提插。针刺时应注意避开眼球,不宜针刺过深,不宜提插捻转。
灸法:禁灸。
按摩:用两食指指腹揉按球后穴,有酸、胀、痛感,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1~3分钟,可治视神经炎、内斜视、青光眼等。
穴位配伍
配睛明穴
、 翳明穴、 太阳穴、 合谷穴、 肝俞穴治 角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