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劳宫穴
穴位名
外劳宫 wàiláogōng,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后人又称为项强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手背侧,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指寸)。
取法:手背第2、第3掌骨间,从掌指关节向后半横指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第二掌骨间背侧肌和第二骨间掌侧肌。分布有桡神经浅支。
作用与主治
主治:落枕,手臂痛,胃痛,消化不良,腹泻便溏,小儿急慢惊风,指掌麻痹,五谷不消,腹痛泄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小儿脐风,手背红肿发痛,颈椎病,手指麻木,小儿脐风,粪白不变,偏头痛等,单用本穴治疗落枕时,活动颈部是治疗的关键。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或向腕部斜刺0.3~1寸,局部有酸胀感,或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
灸法: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按摩:用力按揉外劳宫穴50~100次,可缓解颈项疼痛。
穴位配伍
治头颈强痛。文献摘要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外劳宫,在指下,正对掌心是穴。治粪白不变,五谷不消,肚腹泄泻。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外劳宫,奇穴。手背中央。针二至三分。灸三壮。主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伸屈、小儿脐风,亦治手背红肿发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