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大风子

    大风子

    大风子科大风子属植物大风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icus Pierre ex Laness.和海南大风子H. hainanensis (Merr.) Sleum.,以种子入药。夏季采成熟果实,取其种子洗净,晒干。

  • 名称
    大风子(Dà Fēnɡ Zǐ)
  • 英文名
    Chaulmoogratree Seed
  • 别名
    麻风子
  • 性味
    辛,热
  • 归经
    入肝、脾、肾经。①《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②《本草求真》:"入肝、脾。"⑧《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 功效
    祛风,功毒, 杀虫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用于 麻风;外用治疥、癣。
  • 用量
    0.5~1钱。大风子霜多入丸、散剂用;外用大风子适量,研烂搽,或烧存性麻油调搽。亦可榨取大风子油搽患处。
  • 禁忌

    内服宜慎。阴虚血热者忌服。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附方

    ①治大疯眉目遍身秽烂者:大枫子肉三十两,防风川芎各十两,蝉壳、羌活细辛、首乌、独活苦参当归牛膝全蝎黄芪薄荷各二两,白芷狗脊牛黄血竭各五钱。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茶下,空心服,日进三次。(《解围元薮》大风丸)

    ②治大风疮裂:大风子烧存性,和麻油轻粉研涂,仍以壳煎汤洗之。又治杨梅恶疮。(《岭南卫生方》)

    ③治一切疮疥脓肿等疮:大枫子肉;白矾(枯)各二两,真轻粉一两,为末。将柏油六两和匀涂之。(《疠疡机要》大枫子膏)

    ④治癣痒各疮:大枫子肉三钱,土硫黄二钱,枯矾一钱,明雄黄二钱。共为末,灯油调搽,(《血证论》大枫丹)

    ⑤治风刺亦鼻:大风子仁、木鳖子仁、轻粉、硫黄为末,夜夜水调涂之。(《纲目》)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⑥治手背皴裂:大风子捣泥涂之。(《寿域神方》)

  • 应用

    ①治疗麻风

    大枫子仁历来是治疗瘤型麻风的有效药物,但由于辛、热、有毒,故临床上单独用大枫子仁以治疗麻风者殊鲜。通常制成复方丸剂,如江苏地区所用的麻风丸,浙江地区的扫风丸,广东地区的脾经丸、疠风丸、防风通经丸等,均有一定疗效。

    ②治疗荨麻疹

    大枫子1两,大蒜5钱,捣烂,加水100毫升,煮沸约5分钟,涂搽患部。治疗50例,多数外搽1次即见效。

    ③治疗酒渣鼻

    大枫子肉、胡桃肉、水银茶叶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各等分。先将茶叶与水银研合,大枫子肉与胡桃肉研碎,然后将4药混合研细,用麻油拌成糊状外用。每晨擦1次,治疗6例皆愈。但对汞剂有过敏史者忌用。用药量宜少,多则引起 皮炎,如已形成皮炎则应停药,用2%硼酸水冷湿敷,内服维生素B、C,注射钙剂,皮炎愈后仍可继续治疗,但药量应再减少。

  • 论述

    《本草经疏》:大风子,辛能散风,苦能杀虫燥湿,温热能通行经络,世人用以治大风疠疾,及风癣疥癞诸疮,悉此意耳。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炮制

    大风子霜:取净大风子,去壳,碾碎,用吸油纸包裹,炕热或蒸热后,压榨去油,再研粉即得,可供内服。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鉴别
  • 贮藏
  • 药理

    种子中所含大风子油早已用于治疗麻风病,但因毒性大,疗效又不显着,现较少用。抗菌作用大风子油及其脂肪酸钠盐在试管中对结核杆菌及其他抗酸杆菌的抗菌作用比酚强100倍以上,对其他细菌则不敏感。大风子水浸液用平板稀释法,1:5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大风子油由于不易穿透细菌的胞壁,故对抗酸杆菌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力不强,而油的衍生物(大风子油全部脂肪酸的钠盐)却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1:100000浓度在体外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并对感染结核杆菌的豚鼠有保护作用。大风子油及其衍生物对机体组织均有刺激性。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分布

    分布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及东南亚其他地区。我国分布云南地区,台湾、广西有栽培。主产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地。也产我国云南、台湾、广西等地区。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成份

    大风子种子含D-果糖(D-fructose),D-葡萄糖(D-glucose),D-蔗糖(D-sucrose),乙基-β-D-呋喃果糖甙(ethyl-β-D-fructofuranoside),异叶大风于腈甙(taraktophyllin),表-异叶大风子睛甙(epivolkenin),环戊烯基甘氨酸(cyclopenten-ylglycine)及环戊烯脂肪酸(cyclopentenylfatty acid)。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