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红粉(Hónɡ Fěn)
-
英文名HYDRARGYRI OXYDUM RUBRUM
-
别名灵药、三白丹、三仙散、小升丹、三仙丹、升丹、红升、小红升、升药
-
性味辛,热;有大毒。
-
归经
-
功效
-
用量外用适量,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他药味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
-
禁忌
本品有毒,只可外用,不可内服。外用亦不宜久用。
-
附方
本品呈橙红色粉末或片状物,故名。
-
应用
1.九一散:石膏(煅)900g,红粉(水飞)100g。以上二味,分别研成极细粉,配研,过绢筛(不得用金属筛),混匀,即得。本品为浅橙色或浅粉红色细腻粉末。用硫氰酸铵液(0.1mol/L)滴定,含红粉按HgO计算,应为9.0%-11.0%。功能提脓,拔毒,去腐,生肌。用于疮疡痈疽溃后,脓腐未尽,或已渐生新肉的疮口。外用。取本品适量均匀地撒在患处,对深部疮口及瘘管,可用含本品的纸捻插入,疮口表面均用油膏或敷料盖贴。每日换药1次,或遵医嘱。凡肌薄无肉处不能化脓,或仅有稠水者忌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2.九一提毒散:石膏(煅)90g,红粉(水飞)10g,冰片5g。以上三味,分别研成极细粉,红粉与石膏配研,混匀。再与冰片配研,过筛,混匀,即得。本品为粉红色粉末;有冰片香气,味辛凉。取本品少许进行升华,升华物呈无色片状晶体;本品加水振摇后,在试管底部出现砖红色沉淀,加稀盐酸溶解,加氢氧化钠试液生成黄色沉淀;本品加稀盐酸溶解,用氨水调至中性或碱性,加草酸铵试液即产生白色沉淀。功能化腐生肌
。用于 疮疖肿痛,流脓流水,疮面溃烂,久不收口。外用,撤于患处。凡肌薄无肉处不能化脓或仅有稠水者忌用。(《辽宁省药品标准》1987年)3.提脓散:红粉600g,冰片20g, 轻粉200g。以上三味,轻粉与红粉粉碎成极细粉;将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本品为棕黄色的粉末;具冰片的香气。取本品加稀盐酸振摇使红粉溶解,滤过,滤液显汞盐的鉴别反应;另取本品加无水碳酸钠,混合后,置干燥试管中,加热,即分解析出金属汞凝聚在试管壁上,管中遗留的残渣加稀硝酸溶解后,滤过,滤液滴加硝酸银试液,即发生乳白色凝乳状沉淀;本品以容量沉淀法测定含红粉按HgO计算,应为68.5%-75.0%。功能提脓、化腐、生肌。用于 痈疽疮疡,肿毒溃烂,久不收口。外用适量,撒布患处。本品有毒,不可内服。(《湖北省药品标准》1980年)4.外用红汞药:净红粉1000g,冰片300g, 麝香15g,银珠20g。取上药混合研细,过筛,即得。用于疮疡溃后,坚硬紫黑。外用,洗净疮口,视患处大小,酌药量,薄撒贴膏。(《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
论述
-
炮制
原品入药。用时置乳钵内,加水少许,飞至极细,晒干,碾细。
饮片性状:为橙红色片状结晶或极细粉末,其余参见“药材鉴别”项。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遮光,密闭,专库保存。遇强光及高热则变黑色,成剧毒品。
-
鉴别
取本品0.5g,加水10ml,搅匀,缓缓滴加适量的盐酸溶解,溶液显汞盐(附录Ⅳ)的鉴别反应。
-
贮藏
置干燥处,遮光,密闭。
-
药理
1.抗菌
作用:红粉浓度6×l0(-5)在体外对常见化脓性细菌,如金黄色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其杀菌效力比石炭酸大100倍以上。但由于红粉的配伍及炼制方法不完全相同,因此,在药物成分、杀菌力和疗效上也有差别。2.促进创口愈合:术后切口感染,创面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拭干净,撒上一层薄薄的红粉,以灭菌敷料覆盖。待脓液减少,肉芽新生时,改用生理盐水纱条。与单纯使用利凡诺纱条的手术切口感染病例作比较,创口提前愈合,疗效有显着差异。
3.体内过程:切掉大白鼠全层皮肤的2cm×2cm创面上撒布红粉干粉4小时后,血、脑、肝、肾等组织含汞量明显升高,内脏组织的含汞量随给药剂量增加而递增,以肾含汞量最多,其次为肝、血、脑。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
4.毒性:红粉混悬液小鼠灌胃半数致死量为120.98±1.71mg/kg,属中等毒性药物。另有报告小鼠灌服氧化汞的半数致死量为22mg/kg,大鼠为18mg/kg。粗制氧化汞对人的致死量为1-1.5g,氧化汞人致死量为0.1-0.7g。
-
分布
主产于河北、天津、湖北武汉、湖南湘潭、江苏镇江;其他地区亦可制造。
-
成份
主要含氧化汞(HgO),另含硝酸汞[Hg(NO3)2]等。
红粉
本品为红氧化汞(H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