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浙贝母(Zhè Bèi Mǔ)
-
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
别名浙贝、大贝、象贝、元宝贝、珠贝
-
性味苦,寒。
-
归经归肺、心经。
-
功效
-
用量4.5~9g。
-
禁忌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
附方
-
应用
-
论述
《本草正义》:"象贝母苦寒泄降,而能散结。《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别录》止烦、热、渴、出汗,皆泄降除热也。疝瘕以热结而言,泄热散结,故能治之。喉痹
,热之结于上者也。乳难之乳,即孳乳之乳,指产难也,贝母滑降,且能散结,故 催生而治产难。甄权《药性论》谓贝母作末酒服,治产难及胞衣不出;近人保生无忧散一方,为催生保产灵药,内有贝母,程钟龄释之谓贝母滑润,义皆本此。而注《本经》者仅以为 下乳汁,恐非真旨。主金疮者,苦降清热之功也,不仅可以内服,亦可外作掺药。后人以象贝通治阳证痈疡,消肿退热,殊有捷效,亦本于此。主风痉者,苦寒清热,泄降定风之功也,《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皆指邪热窒塞之证,苦泄散结,皆能主之。洗洗恶风寒者,风寒外袭于皮毛,内合于肺,象贝清泄肺气而辛能疏散,其效可知。目眩为肝阳上乘,项直为风邪外感,苦降泄风,辛泄疏散,治之宜也。 咳嗽上气,又痰热之侵肺,苦泄清金而又降逆之功用也。""象贝母,味苦而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气,故能除热,能泄降,又能散结。今人乃以通治风热、温热、时气热邪,则寒能胜热,辛能散邪也。主郁气痰核等证,则辛散苦泄,开结散郁也。催生下乳,又其泄降之余义。至于治疸、治疡、清喉咽,主 吐衄、疗痰嗽、通二便,种种功力,无非清热泄降四字,足以赅之,要之皆象贝之功用,而市肆通行之川贝,淡泊异常,断不足以语此。" -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或打成碎块。
-
鉴别
(1)本品粉末淡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卵形、广卵形或椭圆形,直径6~56μm,脐点点状、裂缝状、人字状或马蹄状,位于较小端,层纹大多明显;偶见半复粒及复粒,复粒由2 分粒组成。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有时可见气孔,副卫细胞4~5个,草酸钙结晶细小,多呈颗粒状,有的呈棱形、方形或细杆状。导管多为螺纹,直径至18μm 。
(2)取本品横切片,加碘试液2~3滴,即显蓝紫色,但边缘一圈仍为类白色。
(3)取本品粗粉1g,加70%乙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5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分置两支试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铋钾试液3 滴,生成橘红色沉淀;另一管中加硅钨酸试液1~3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
(4)取本品粉末,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淡绿色荧光。
(5)取本品粉末5g,加浓氨试液2ml 与苯20ml,放置过夜,滤过,取滤液8ml ,蒸干,残渣加氯仿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贝母素甲与贝母素乙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 各含2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
药理
①对平滑肌及腺体的作用
猫和家兔离体支气管肺灌流,浙贝母碱在低浓度时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高浓度则显着收缩。前者类似阿托品的作用,后者可能系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浙贝母碱及去氢浙贝母碱均未确证有镇咳作用。
浙贝母碱能兴奋家兔离体子宫,已孕子宫比未孕子宫敏感,对大鼠子宫也能兴奋。阿托品不能消除其对子宫的兴奋作用,预先应用双苄胺或利血平处理后,其兴奋子宫的作用减弱或消失。浙贝母碱溶液给犬、猫和家兔滴眼可使其瞳孔扩大并使对光反应捎失,静脉注射能使麻醉犬唾液分泌暂时停止,但其抑制作用比阿托品弱。浙贝母生物碱则使家兔离体小肠收缩加强。
②对循环系统及呼吸的作用
浙贝母生物碱大剂量可使狗、猫及兔血压中等度降低,呼吸抑制,小量可使兔血压微升,离体蛙心或兔心灌流可使心脏搏动立即停止。
-
分布
生于湿润的山脊、山坡、沟边及村边草丛中。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
成份
鳞茎含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贝母醇。此外还有四种含量极少的生物碱:贝母丁碱、贝毋芬碱、贝母辛碱和贝母替定碱。日本产的浙贝鳞茎中还分出了浙贝母碱的葡萄糖甙。
浙贝母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