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石吊兰

    石吊兰

    为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植物石吊兰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以全株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 名称
    石吊兰(Shí Diào Lán)
  • 英文名
    Few-flower Lysionotus ,Fewflower Lysionotus Herb, Herb of Fewflower Lysionotus
  • 别名
    石豇豆、岩泽兰、赶山艽、石三七[江西]
  • 性味
    苦,凉。
  • 归经
  • 功效
  • 用量
    2~5钱。
  • 禁忌

    《广西本草选编》:“孕妇忌服。”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附方

    ①治腰、四肢痛:石吊兰、杜仲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各三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热咳:岩豇豆、青鱼胆草岩白菜各五钱。水煎服。(《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跌打损伤:石吊兰五钱,水煎,兑酒服;外用捣烂敷伤处。(《湖南药物志》)

  • 应用
  • 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通肢节,治跌打,酒病。

    2.《草木便方》:消痰,追毒,化食,养阴血。治风湿气肿,头闷眼花,诸虚。

    3.《分类草药性》:治吐血,腰膝痛,去风除湿,跌打损伤。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5.《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妇女血气病。

    6.《四川中药志》:治妇女崩带,风湿痹痛,小儿疳疾及内伤喘咳。

    7.《文山中草药》:清热燥湿消肿止痛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治 菌痢风湿疼痛,皮肤化脓性感染。

  • 炮制
  • 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3g,加水50ml,煮沸30min,趁热滤过,滤液蒸干,残潭加乙醇2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镁粉少量与盐酸5-6滴,溶液显深红色。(检查黄酮类成分)(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3g,加乙醇15ml,回流15min,趁热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取石吊兰素10mg,加乙醇10ml溶解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氯仿-丙酮(15:1)展开。日光下供试品在与对照品同一位置上显同样色斑。喷三氯化铝后颜色加深;在紫外光下照射10-15min,显紫红色荧光。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贮藏
  • 药理

    体外结核菌抑菌试验表明,石吊兰素(岩豆素)在200μg/ml浓度下有抗菌作用。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分布

    生于山坡岩石阴湿处。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成份

    全草含石吊兰素,即内华达素(nevade-nsin)[1-3]。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