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鸡内金(Jī Nèi Jīn)
-
英文名Chickens Gizzard-membrane
-
别名鸡肫皮
-
性味甘,平。
-
归经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
功效
-
用量3~9g。
-
禁忌
-
附方
①治食积腹满:鸡内金研末,乳服。(《本草求原》)
②治痞气积:黄牛脑子一个(同鸡肶胵酒浸一宿),公鸡毗腥一个,朴硝一碗(提净),轻粉、沉香、砂仁、木香~_---钱.上件牛脑用铜锅焙干,将各项药入杵千下,焙。每服一钱,烧酒调下,日三服。(《圣惠方》)
③治反胃,食即吐出,上气:鸡肶胵烧灰,酒服。(《千金方》)
,完谷不化: 白术四两, 干姜二两,鸡内金二两,熟枣肉半斤。上药四味,白术、鸡内金各自轧细焙熟;再将干姜轧细,共和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时,当点心,细嚼咽之。(《 医学衷中参西录》益脾饼)⑤治噤口痢疾:鸡内金焙研,乳汁服之。(《纲目》)
⑥治小儿疳病:鸡肫皮廿个(勿落水,瓦焙干,研末),车前子四两(炒,研末)。二物和匀,以米糖溶化,拌入与食。忌油腻、面食、煎炒。(《寿世新编》)
⑦治痟肾,小便滑数白浊,令人羸瘦:鸡肶胵一两(微炙),黄耆半两,五味子半两。上药,粗捣,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食前分温三服。(《圣惠方》)
⑧治虚劳,上焦烦热,小便滑数,不可禁止:鸡肶胵黄皮二两(微炙),菟丝子二两(酒浸三宿,曝干,捣为末),鹿茸一两(去毛,涂酥炙微黄),桑螵蛸半两(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沮清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⑨治小便淋沥,痛不可忍:鸡肫内黄皮五钱。阴干,烧存性。作一服,白汤下。(《医林集要》)
⑩治遗精:鸡内金六钱,炒焦研末,分六包,早晚各服一包,以热黄酒半盅冲服。(《吉林中草药》)
⑾治走马牙疳:鸡肫黄皮(不落水者)五枚,枯矾五钱。研搽。(《经验方》)
⑿治一切口疮:鸡内金烧灰,敷之。(《活幼新书》)
⒀治喉闭乳蛾:鸡肫黄皮勿洗,阴干烧末,用竹管吹之。(《青囊杂纂》)
⒁治小儿温疟:烧鸡肶胵中黄皮,末,和乳与服。(《千金方》)
⒂治发背已溃:鸡肫黄皮,同绵絮焙末搽之。(《纲目》)
⒃治骨结核,肠结核:鸡内金炒焦研末,每次三钱,日服三次,空腹用温黄酒送下。(《吉林中草药》)
-
应用
-
论述
①《本草经疏》:"肫是鸡之脾,乃消化水谷之所。其气通达大肠、膀胱二经。有热则泄痢遗溺,得微寒之气则热除,而泄痢遗溺自愈矣。烦因热而生,热去故烦自止也。今世又以之治诸疳疮多效。"
②《要药分剂》:"小儿疳积病,乃肝脾二经受伤,以致积热为患。鸡肫皮能入肝而除肝热,入脾而消脾积,故后世以此治疳病也。"
③《医学衷中参西录》:"鸡内金,鸡之脾胃也。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脾胃)居中焦以升降气化,若有瘀积,气化不能升降,是以易致胀满,用鸡内金为脏器疗法。若再与白术等分并用,为消化瘀积之要药,更为健补脾胃之妙品,脾胃健壮,益能运化药力以消积也。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痃癖,女子癥瘕,久久服之,皆能治愈。又凡虚劳之证,其经络多瘀滞,加鸡内金于滋补药中,以化其绎络之疾滞,而病始可愈。至以治室女月信一次未见者,尤为要药。盖以能助归、芍以通经,又能助健补脾胃之药,多进饮食以生血也。"
-
炮制
鸡内金:洗净,干燥。
炒鸡内金:取净鸡内金,照清炒或烫法(附录Ⅱ D)炒至鼓起。本品表面暗黄褐色至焦黄色,用放大镜观察,显颗粒状或微细泡状。轻折即断,断面有光泽。
醋鸡内金:取净鸡内金,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鼓起,喷醋,取出,干燥。每100kg鸡内金,用醋15kg。
-
鉴别
-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
药理
人口服鸡内金后胃液分泌量、酸度及消化力均见增高,其中消化力之增加出现较迟缓,维持也较久。服药后胃运动机能明显增强,表现在胃运动期之延长及蠕动波之增强,由于胃运动之增强,故胃排空率也大大加快。鸡内金本身内并不含有任何消化酶,其对胃分泌及运动的影响,并非服药后立即产生,而必需经过一段时间,故其作用是由药物被消化后进入血液内之某种体液因素引起的。
-
分布
-
成份
含胃激素、角蛋白等。
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砂囊的角蛋白样腆含一种糖蛋白,它的半胱氨酸的含率低于一般上皮角蛋白。
出生4~3星期的小鸡砂囊内膜,含蓝绿色素和黄色素,分别为胆汁三烯和胆绿素的黄色衍生物。
砂囊含维生素(总量100克):维生素B1-100微克,B2-200微克,尼克酸7.0毫克,抗坏血酸5毫克。又抗坏血酸含量,每克砂囊含还原型的0.11毫克,总抗坏血酸0.12毫克;总抗坏血酸中,还原型占92%,氧化型占8%。

鸡内金
本品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沙囊内壁。杀鸡后,取出鸡肫,趁热立即剥下内壁(不要先用水洗,否则难剥离且易破碎),洗净,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