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油桐子

    油桐子

    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收集,将其堆积于潮湿处,泼水,覆以干草,经10天左右,外壳腐烂,除去外皮收集种子晒干。

  • 名称
    油桐子(Yóu Tónɡ Zǐ)
  • 英文名
    Seed of Tungoiltree
  • 别名
    桐子(《纲目》),桐油树子(《岭南采药录》),高桐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油桐果(《福建民间草药》)。
  • 性味
    ①《本草拾遗》:"有大毒。"②《纲目》:"味甘。"
  • 归经
  • 功效
    吐风痰,消肿毒,利二便。治风痰 喉痹瘰疬疥癣烫伤脓疱疮丹毒食积腹胀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大小便不通。①《纲目》:"风痰喉痹,以子研末吹入喉中取吐。"②《岭南采药录》:"磨水涂瘰疬。"③《贵州民间方药集》:"有利便、 催吐镇咳作用。消积食,治气胀,并治 妇女月经不调。外用可治 毒疮、疥癣。"④《福建民间草药》:" 消肿解毒,治疥癣、烫伤。"
  • 用量
    外用:研末吹喉、捣敷或磨水涂。内服:煎汤,1~2枚;磨水或捣烂冲水服。
  • 禁忌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慎服。"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附方

    ①治瘰疬桐油树子磨水涂,再以一、二个和猪精肉煎汤饮。不可多用,宜多服数次。(《岭南采药录》)

    ②治疥癣:油桐果捣烂绞汁敷抹。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③治烫伤:油桐果捣烂绞汁,调冬蜜敷抹患处。

    ④治锈铁钉刺伤脚底:鲜油桐果和红糖捣烂敷贴。(②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脓疱疮:嫩油桐果切开,将果内流出的水涂患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⑥治丹毒:油桐壳焙焦,研细面,香油调涂患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⑦治大小便不通:桐油树种子一粒。磨水服,大约半粒磨水一两。(《贵州草药》)

  • 应用
  • 论述

    1.《纲目》:风痰喉痹,以子研末吹入喉中取吐。

    2.《岭南采药录》:磨水涂瘰疬。

    3.《贵州民间方药集》:有利便、催吐镇咳作用。消积食,治气胀,并治妇女月经不调。外用可治毒疮、疥癣。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4.《福建民间草药》:消肿解毒,治疥癣、烫伤。

  • 炮制
  • 鉴别
  • 贮藏
  • 药理
  • 分布

    喜生于较低的山坡、山麓和沟旁。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台湾、贵州,云南等地。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成份

    各地产的油桐子的一般组成虽有差异,但总的说,种子含油约35%,种仁含油约50~61%。另一报道,果实含粗脂肪61.500%,粗蛋白质16.569%,水分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3.742%,大部分的糖为非还元性糖,此外又含戊聚糖6.68%。

    油桐子榨油后的桐饼,尚含油3.1~6.6%,又含氮2.12%,磷1.13%。因含有能引起动物胃肠炎的毒性皂甙,故不作饲料而常用为肥料。此种有毒成分在油中溶度小,故桐饼的毒性远比桐油为大。据说,在70~100℃久热或在高压蒸气中2小时,该毒性成分能被破坏,但可能还含其他毒素。

    种仁中蛋白质种类尚少研究,其能溶于水者,可能为一种磷糖蛋白质;又用稀盐酸、10%食盐水、0.2%氢氧化钠,曾分别分出几种蛋白质。桐饼蛋白质的组成氨基酸以精氨酸(10.87%)、缬氨酸(8.33%)、亮氨酸(7.67%)和苯丙氨酸(7.28%)等为多。

    同属植物Aleurites montana的种子组成及其所产的油,都与油桐极相似。此植物的油名木油,国际上常称为中国木油,而油桐所产的油名为桐油。由于此二种油性质相似,故常混淆不清。木油中的桐酸含率为75%,比桐油的77%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