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乌桕木根皮

    乌桕木根皮

    为大戟科植物乌桕去掉栓皮的根皮或茎皮。全年可采,将皮剥下,除去栓皮,晒干。

  • 名称
    乌桕木根皮(Wū Jiù Mù Gēn Pí)
  • 英文名
    Chinese Tallowtree Root-bark
  • 别名
    卷根白皮(《草木便方》),卷子根(《分类草药性》),乌臼(《摘元方》)。
  • 性味
    苦,微温
  • 归经
    《本草经疏》:"入手、足阳明经。"
  • 功效
    利水,消积, 杀虫,解毒。治 水肿,臌胀, 症瘕积聚二便不通湿疮疥癣,疔毒。①《唐本草》:"主暴水症结积聚。"②《日华子本草》:"治 头风,通大小便。"③《 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④《生草药性备要》:"治烂脚,螆癞,蛇伤, 乳痈,酒顶,酒疯脚;治坐板癞,捣烂用盐少许坐,热又换。"⑤《 本草备要》:"泻热毒,疗疔肿,解砒毒。"⑥《医林纂要》:"杀鱼虫毒。"⑦《植物名实图考》:"根:解水莽毒。"⑧《分类草药性》:"根:专治 食积,消虚热,下虚气,消肿。"⑨《岭南采药录》:"治头风, 脚气,横痃,便毒。"⑩《南宁市药物志》:"根为泻下峻药,并可 催吐。"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 禁忌

    体虚者忌服。

    ①《纲目》:"气虚人不可用之。"

    ②《本草经疏》:"脾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气泛滥,法当补脾土为急,此药必不可轻用。如果元气壮实者,亦须暂施一、二剂,病已即去之。"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附方

    ①治水气小便涩,身体虚肿:乌桕皮二两,木通一两(判),槟榔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②治臌胀:㈠乌柏树根二层皮(切碎)一至三两,白米一撮,炒至微黄色,加北芪三钱同煎水服,或连米擂糊加糖煮服。每日一次,连服三至六日。㈡乌桕木根三两,桑树根一两。用水五碗,煎至一碗,分三次服下。(《岭南草药志》)

    ③治黄肿症:取乌桕二层皮青和米擂烂,加片糖少许,煎成粉,食之必泻,泻后神倦,约一日可消。(《岭南采药录》)

    ④治症瘕积聚水肿:乌桕树根鲜二层皮,每次三钱,水煎服。(《闽东本草》)

    ⑤治小便不通:乌桕皮煎汤饮之。(《肘后方》)

    ⑥治大便不通:乌桕木根方长一寸,劈破,以水取小半盏服之,不用多吃,兼能取水。(《斗门方》)

    ⑦治二便关格二、三日则杀人:乌桕东南根白皮,干为末,热水服二钱,先以芒硝二两,煎汤服,取吐。(《肘后方》)

    ⑧治盐胸痰喘:桕树皮去祖,捣汁,和飞面作饼,烙热,早晨与儿吃三、四个,待吐下盐涎乃佳,如不行,热茶催之。(《摘元方》)

    ⑨治脚气湿疮,极痒有虫:乌桕根为末敷。(《摘元方》)

    ⑩治风疹块:乌桕树根适量,煎水暖洗。(《岭南草药志》)

    ⑾治毒蛇咬伤:乌桕树二层皮(鲜一两,干五钱),捣烂,米酒适量和匀,去渣,一次饮至微醉为度,将药渣敷伤口周围。(《岭南草药志》)

    ⑿治胞衣不下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乌桕根三两。加酒炖服。(《闽东本草》)

    ⒀治婴儿胎毒满头:水边乌桕树根,晒研,入雄黄末少许,生油调搽。(《经验良方》)

    ⒁治鼠莽砒毒:乌桕根半两,擂水服之。(《医方大成论》)

    ⒂治跌打新伤,遍身疼痛:乌桕鲜根,每次一两,水煎调乌糖服。(《泉州本草》)

  • 应用

    ①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

    用鲜乌桕树根配合鲜蛇莓煎服。参见"蛇莓"条。

    ②治疗传染性肝炎

    取新鲜乌桕木根的二层皮4两,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每日3次分服。儿童酌减。临床试治7例,治疗时间平均为14天。自觉症状如发热、疲乏、胃口不好、腹胀、右肋下痛等消失较快;黄疸消退最快者7天,最慢者14天;小便中胆汁色素、尿胆元在服药3~5天后即告减退或消失。服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③治疗肾变性综合征

    取近水旁之乌桕树树干的韧皮60克,加水磨碎,过滤,滤出液加水至大半碗,慢火煎至刚沸为度,乘温顿服,每日1次。服药后常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试用于24例,对消除水肿有一定疗效;消肿后如给予补肾健脾益气补血方剂,每能巩固疗效。此药对肾功能极度不良或有尿毒症表现的慢性肾炎无效。

  • 论述

    1.《纲目》:乌桕根,性沉而降,利水通肠,功胜大戟。一人病肿满气壮,令掘此根,捣烂,水煎服一碗,连行数行而病平。气虚人不可用之。此方出《太平圣惠方》,但不可多服尔。

    2.《本草经疏》:乌桕木根皮,与巴豆、牵牛大略相似。入手、足阳明经,其主暴水症结积聚者,皆二经为病,苦能泄,辛能散,温能通行肠胃,则诸症无不除矣。

    3.《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4.《生草药性备要》:治烂脚,癞,蛇伤,乳痈,酒顶,酒疯脚;治坐板癞,捣烂用盐少许坐,热又换。

    5.《本草备要》:泻热毒,疗疔肿,解砒毒。

    6.《医林纂要》:杀鱼虫毒。

    7.《植物名实图考》:根:解水莽毒。

    8.《分类草药性》:根:专治食积,消虚热,下虚气,消肿。

    9.《岭南采药录》:治头风,脚气,横痃,便毒。

    10.《南宁市药物志》:根为泻下峻药,并可催吐

    11.《唐本草》:主暴水症结积聚。

    12.《日华子本草》:治头风,通大小便。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炮制

    洗净,切片,晒干。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鉴别
  • 贮藏
  • 药理

    根煎剂有泻下作用;根皮所含花椒油素有杀肠虫作用。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分布

    野生或栽培。分布华东和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陕西、河南、甘肃等地。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成份

    根含白蒿香豆精(artelin),东莨菪素(scopoletin)。根皮含花椒油素(xanthoxylin)。树皮含莫雷亭酮(moretenone),莫雷亭醇(moretenol)及3-表莫雷亭醇(3-epimoretenol),3,3'-甲基并没食子酸(3,3’-methylellagic acid)。茎皮含6,7,8-三甲氧基香豆精(6,7,8-trimethoxycou-marin),莫雷亭酮,莫雷亭醉。植株合反式-2-顺式-4-癸二烯酸乙酯(ethyl trans-2-cis-4decadienoate)。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