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蟋蟀(Xī Shuài)
-
英文名Chinese Cricket
-
别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
-
性味辛、咸,温。有毒。
-
归经膀胱;小肠经
-
功效
-
用量2~6只,水煎或焙干研粉服。
-
禁忌
体虚及孕妇忌服。
-
附方
-
应用
-
论述
-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
-
鉴别
-
贮藏
-
药理
同属的一种蟋蟀含退热成分,曾暂名为蟋蟀退热素,并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此物质的理化性质不详,只知其能溶子水及低级醇(例如正丁醇),而不溶于乙醚、丙酮、氯仿。学名来详的蟋蟀类,雄全虫含维生素B12_58毫微克,雌者含76毫微克,又含精氨酸、α-酮-δ-胍基戊酸、γ-胍基丁酸等胍基化合物。 -
分布
成虫性前期喜隐居田埂、屋角及砖块堆下的缝隙中和杂草丛生处,昼伏夜出。有趋旋旋旋旋光性,飞翔力强,夜间能群集迁移。分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主产江苏、上海、浙江、河北等地。
-
成份
蟋蟀
蟋蟀科昆虫蟋蟀Gryllulus chinensis Weber,以干燥全体入药。夏秋捕捉,开水烫死,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