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蟋蟀

    蟋蟀

    蟋蟀科昆虫蟋蟀Gryllulus chinensis Weber,以干燥全体入药。夏秋捕捉,开水烫死,晒干。

  • 名称
    蟋蟀(Xī Shuài)
  • 英文名
    Chinese Cricket
  • 别名
    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
  • 性味
    辛、咸,温。有毒。
  • 归经
    膀胱;小肠经
  • 功效
  • 用量
    2~6只,水煎或焙干研粉服。
  • 禁忌

    体虚及孕妇忌服。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附方

    ①治小水不道,痛胀不止:蟋婶一个。阴阳瓦焙干,为末。白滚汤下,小儿减半。(《医方集听》)

    ②治跌扑伤小肚,尿闭不出:蟋蟀一枚。煎服。(《养素园传信方》)

    ③治老人尿闭:蟋蟀四只,蝼蛄四只,生甘草一钱。煎汤,分三次温服。(《现代实用中药》)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④治小儿遗尿:蟋蟀一个。焙,末,滚水下,照岁(数)服,如儿十一岁者,每次服一个,服至十一个为止。(《慈航活人书》)

    ⑤治肾虚阳痿:蟋蟀、蜻蜒,狗肾。共为末,兑酒服。(《四川中药志》)

  • 应用
  • 论述

    1.《药性考》:能发痘。

    2.《任城日记》:治水蛊。

    3.《纲目拾遗》:性通利,治小便切。

    4.《四川中药志》:治阳痿

    5. 赵际昌:凡产不下,用干看一枚,煎汤服。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鉴别
  • 贮藏
  • 药理

    同属的一种蟋蟀含退热成分,曾暂名为蟋蟀退热素,并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此物质的理化性质不详,只知其能溶子水及低级醇(例如正丁醇),而不溶于乙醚、丙酮、氯仿。学名来详的蟋蟀类,雄全虫含维生素B12_58毫微克,雌者含76毫微克,又含精氨酸、α-酮-δ-胍基戊酸、γ-胍基丁酸等胍基化合物。

  • 分布

    成虫性前期喜隐居田埂、屋角及砖块堆下的缝隙中和杂草丛生处,昼伏夜出。有趋旋旋旋旋光性,飞翔力强,夜间能群集迁移。分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主产江苏、上海、浙江、河北等地。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成份

    蟋蟀含4.86%总脂肪酸,其中棕榈酸(palmitic acid)占22.36%,硬脂酸(stearic acid)5.97%,油酸(oleic acid)29.32%,亚油酸(linoleic acid)24.20%,亚麻酸(linolenic acid)2.88%及其他未鉴定的酸15.24%。

    非洲蟋蟀(Gryllotalpa africana)中含精氨酸(arginine),胱氨酸(cystine),组氨酸(histidine),赖氨酸(lysine),牛磺酸(tau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等,且含量较高,而亮氨酸(leucine)仅含微量。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