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金雀根(Jīn Què Gēn)
-
英文名
-
别名白心皮(《植物名实图考》),阳雀花根、板参(《草木便方》)。土黄芪、野黄芪(《浙江中药手册》)。
-
性味苦辛,平。①《草木便方》:"苦。"②《分类草药性》:’味淡。"③《福建民间草药》:"苦辛
-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肺、脾二经。"
-
功效
-
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
禁忌
-
附方
①治脾肾虚弱
白带,痨伤 血虚生风,湿热瘙痒: 金雀花根皮炖鸡服。(《重庆草药》)②治高血压病:土黄芪,洗净,去外皮,切片,鲜用或干用,每日八钱至一两,煎水取汁,加白糖适量,分三次服。(《全展选编·内科》)
③治妇女经血不调:金雀根、党参。煎水服。(《南京民间药草》)
④治妇女白带:㈠金雀根,红糖。煎水服。(《南京民间药草》)
㈡金雀根皮,白鸡冠花,牛膝。共用醋炒,再加水,醋各半,煎汤半小碗,一天三次分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红崩:金雀根皮,刺老包根。蒸甜酒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关节风痛:金雀根一至二两,猪蹄一只。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跌打损伤:金雀根捣汁和酒服,渣罨伤处。(《万氏家抄方》)
-
应用
治疗高血压:取锦鸡儿根去外皮,切片晒干,每日0.7~1两,水煎取汁,加食糖适量,分2~3次服。观察100例(血压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上),降压疗效为:高血压病Ⅱ期显效(按1964年全国心血管病会议规定标准。下同)19例,有效41例,无效18例;Ⅲ期显效2例,有效7例,无效8例;肾性高血压显效1例,有效1例;产后高血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73%。血压开始下降(以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为标准)时间,约75%的病例在一周以内,少数在3-4周后开始下降。初步观察,本品对多种类型高血压均有降压作用,尤以对高血压病Ⅱ期患者效果较好;有时还能起到一般西药降压药起不到的作用。少数病例服药后虽血压未降,但症状明显减退。锦鸡儿根的降压效果和用药剂量,持续用药时间有一定的关系。如每天服用7钱无效者,加至1两后血压即见下降;部分病例服药1周无效者,持续2~4周血压亦开始下降。说明加大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可以增加降压效果。对高血压伴有心肌损害者,服药后不但血压下降,复查心电图受损的心肌亦恢复正常。治疗后随访观察,有5%的病例停药半年后血压仍未再升高,说明其降压疗效较巩固。实践中还观察到,本品与白果叶
浸膏合用,除有协同降压作用外。胆甾醇与磷脂的比例亦有改善;与利血平合用,较单用锦鸡儿根或单用利血平效果均显著。与草决明、 青木香组成复方应用,疗效亦有提高,据64例观察,总有效率达90%,有60%的病例用药4~5天后血压即开始下降。本药副作用极少,仅3例服药后分别出现 皮肤瘙痒、 荨麻疹和 过敏性皮炎;2例服药后发生 咳嗽。 -
论述
-
炮制
-
鉴别
-
贮藏
-
药理
-
分布
根产浙江、江苏;根皮产四川。
-
成份
根含生物碱、甙类、皂甙和淀粉等。
金雀根
为豆科植物锦鸡儿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四川多于夏末秋初挖取),挖得后,洗净泥沙,除去须根及黑褐色栓皮,鲜用或晒干用。或再剖去木心,将净皮切段后晒干。